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业归根,科学务本,医养遵道,益教归真 [复制链接]

1#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想。每个人的梦想都在为中国梦增光添彩。冯子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病退职工,呕心沥血30年,心脏靠金属二尖瓣和起搏器维持跳动,在经济困难,道路坎坷的情况下,终于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圆了大器晚成的科研梦。

刻苦自学成才梦——天天都是新起点

冯子龙,年出生于民权县。年高中毕业参*,年任民权县供电局秘书。年开始业余参加山西大学中文本科函授学习,年开始自学北京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6所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真菌学》、《生物固氮学》、《内科学》、《中药化学》等教材。

他按照发达国家的科研模式,把农学、医学、营养学、微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根据生物经济时代的技术要求,研究开发农业技术和中医药学。

年,国务院让国家计委、人民日报社组织论文征集,共收到论文篇,颁奖篇。河南省获奖29人,其中冯子龙的《推广高新技术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食品促进农民致富》是唯一一篇关于农业发展的论文。不久,省农科院龚光炎研究员、省老科协张鹏翚秘书长在《全国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及开发利用研讨会文集》上,介绍了冯子龙培育的“中华酶菌”。从这次获奖后,就由农业部微生物肥料检测中心直接通知他,参加3年一届的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年省老科协破格接纳他为资深专家委员会委员。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成为当年全省晋升的位高级专家中,唯一搞微生物专业的人才。目前他在民权县老科协担任副秘书长。

冯子龙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他看书非常认真,一本书都要读三遍,粗读一遍找到重点,细读一遍重点画线,精读一遍抄下重点。并坚持每天记住3个科学名词、3个科学数字。十多年来,他在省委*校、省畜牧专科学校、各地区及外省讲课上百场,每课两小时,从来不看讲稿。

他讲课或与人谈话时,好引用毛泽东的一段名言:“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虚的态度”。他牢记“学无止境”的古训,发誓活到老学到老。他把每一天的学习都看作新的起点。

要让人类长寿梦——中药革命新突破

年3月2日,珍宝岛战役打响。入伍1年,以战士身份已代理师*委秘书半年的冯子龙,随*委来到作战指挥部。他在天寒地冻的东北,患上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造成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年作了金属二尖瓣置换术。随着自学中医和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年作了心脏起博器植入术后,便自己用中药调理心脏病。他研究培育的中华酶菌,年以前仅用于生产有机肥。有一天他突然有了一个灵感,在原来菌系中,又加入多种有益菌来发酵中药。因为中医药界都知道,中药的有效成份,是靠肠胃中多种微生物产生的多种酶,溶解转化的。他对研究发酵中药充满了信心。

发酵中药后,先是自己喝,又找朋友喝,效果都很好。又慢慢从《中药化学》中了解到:中药的药物成份不仅仅有矿元素、维生素、氨基酸还有植物碱类、*酮类、萜烯类等等,仅萜烯类就有2种。有的只溶于水、有的只溶于有机酸,有的只溶于其它的溶剂,这是药物成份的共性。但都能被相应的酶分解出来。传统的水煎中药,只能把溶于水的中药成份溶解出来,还不到30%,因此疗效差。

发酵剂中的放线菌可以产生多种天然抗生素,消炎杀菌是一般中药无法比拟的。利用千差万别的中药组方发酵,自然能很好地治疗各种各样的疾病。一付重量为克的中药可发酵ml,每天服用3次,每次20~30毫升,可服用20天。口感如同葡萄酒,略有中药味,患者不再喝大碗苦水,十分乐于接受。大大减少了中药用量,降低了治疗成本,保护了中药资源,稳定了中药价格。也可稀释成洗浴液,让无法口服的患者进行洗浴治疗。还可调整用料比例,发酵制成膏、丸、丹、散等剂型。

见过冯子龙的人,都知道他总是精神饱满,容光焕发。不会想到他在年5月又作一次手术,更换了电量已经用完的起博器。医院对他已患3年的房扑心率,却束手无策。他通过饮用1年的中药茶和发酵中药,恢复了窦性心律。他正在总结编写《怎样用发酵中药饮料进行养生》。截至目前,服用发酵中药并已康复的各种疾病患者,在民权县、省内外,约有近千人。

年,冯子龙申报了发明专利“中药多菌种混合发酵口服液及其生产工艺”。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权,专利号:ZL.6。该发明先后荣获第21届法国尤里卡万国发明博览会金奖、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博览会国际发明先锋奖、香港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并纳入国家重点发明扶助项目,批准编号:AA。

按照国际惯例,国家知识产权局.向全世界仅公告了发明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中药多菌种混合发酵口服液及其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以提高中药疗效为目的,按处方以粉碎中药饮片为底物,加入多种有益菌混合发酵,让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有机酸、乙醇和微生物酶,充分溶解中药中的矿元素和有效成分,增加抗氧化物含量,提高中药疗效。如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消除自由基对患者的危害。大大增加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中药发酵剂还可以发酵中药制作农用杀虫、杀菌剂,为生产绿色食品,提供无公害农药。”

研究试验证明,冯子龙培养的中华酶菌还可以发酵中药兽药、发酵饲料、发酵治理污水的环保产品、发酵用于可以供电的蓄电瓶液。更重的是可以发酵秸秆生产二氧化碳气体肥。截至目前,国内外尚未看到一种菌系具有这么多功能的报道。

冯子龙申报中药发酵剂发明专利的慢长过程,证明*中央提出的“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进行相应的体制和制度改革”非常正确。一般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需要4~5年。他却经历了6年。冯子龙在第5年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意见,并向兼任卫生部部长的吴仪副总理,寄去利用发酵中药防治“非典”的科研论文和对专利局的意见。

专利局审查人员来“一是审查任务多;二是审查中药的人员不懂微生物,审查微生物的人员不懂中药。我们也遇到了难题,知识产权局批评了我们专利局。”

几日后的一天下午3时,冯子龙接到一个电话,对方传来讲普通话的女中音:“是冯子龙先生家吗?”他答道:“我是冯子龙。”对方说:“这里是国务院吴仪办公室。你寄给吴总理的资料已经收到,很好!可以促进中医药的革命。你的资料还提到可以生产中药农药,应该向农业部报送一份。”冯子龙激动地告诉她:“谢谢领导关心、支持。省老科协已经上报农业部有关部门。”县委外宣办主任周脉红,以“一个来自国务院办公厅的电话”为题,在《民权通讯》上报道。当年的新闻,现在成了一个感人的小故事。

目前,我国中医药研究人员已经达成共识,中药创新必须与微生物技术相结合。中药发酵势在必行。

酸甜苦辣绿色梦——生物农业新技术

自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成立以来,发达国家已经走过40年有机农业的道路。而我国尚在化学农业徘徊,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病虫害严重、环境污染、*害人类,多种疾病频发。因此,按照生物科技的目标和要求,发明无污染的肥料和农药,是人类的迫切愿望。

冯子龙自年开始研究秸秆肥料。这与山东省秸秆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张世明主任的研究课题,不谋而合。年冯子龙自费创办了民权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春秋生物研究所。

年8月19日,冯子龙参加了在山东省农业大学召开的第3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他在讨论时,提出发明生物氮肥,取代化学氮肥的观点。并提出发明二氧化碳气体肥的观点。一些专家认为不可能。他只好在会刊上发表了另一篇论文:“应用微生物技术采用植物源生产多功能叶面肥的研究。”会议结束后,冯子龙赶赴几十公里外的济南市,拜访未来参加会议的张世明主任。无巧不成书,张世明年出生在民权县林七乡李楼村。二人相见如故,真诚地进行了3天研讨。以后冯子龙讲课或与人谈话时,总要提起在张世明老师那里学到许多知识和技术。这对他后来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年9月23日,冯子龙在全国第四届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上,顶着压力,在大会组委会的支持下,发表了科研论文“多功能生物有机肥创新思路的研究”,刊印在大会会刊上。

论文简要回顾了多年来,从明朝的宋应星,到瑞士的索修尔,无数科学家研究植物生长机理的历程。年索修尔提出植物合成产量的定义:“二氧化碳、水、阳光和少量矿物质的合成物。”

论文详细分析了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光合作用,首先合成葡萄糖,再转化成蛋白质、脂肪等。指出二氧化碳气体是植物的主要营养。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少,仅有PPm,制约了农业高产。想办法提高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才是提高产量的唯一途径。

论文认为氮、磷、钾还是植物的营养,还要科学使用,但必须用生物氮肥取代化学氮肥。

论文介绍了大量试验成功的例子。同时指出自己的菌系是嗜热菌,张世明的菌系是常温菌。并高度评价张世明研究员的科技成果:“不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证据,还提供了应用技术和数据。”

张世明的研究中心属于国家科研机构,有先进的实验设备。记录显示:1公斤秸秆可以产生1.1公斤二氧化碳气体、千卡热量、克生防有机肥、3克抗病微生物孢子。这些能量可以增产0.6~1.5公斤鲜果或蔬菜。使用二氧化碳气体肥可以让作物增产50~%以上,节水50%以上。连续使用3年,效益更高。结合冯子龙的生物氮肥、中药农药,可以达到真正的有机食品。

农民自己把秸秆加入发酵菌,加入水就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肥了。

他在论文中又提出一个十分新颖的观点:“用他研究的肥料把农产品培育成具有防病治病的功能。”因为21世纪生物农业领域包括:食品、营养、健康、医疗、环境、资源、生态等生命科学产业。不是我们一直认为的农业只有种植和养殖。

冯子龙发明的生物氮肥,不用化学方法生产,而用微生物发酵植物蛋白、动物蛋白、菌体蛋白,让6.25个蛋白转化一个纯氮,相当于1公斤尿素的肥力,而污染不超过国际标准。解决了化肥硝酸盐、亚硝酸盐残留问题。硝酸盐、亚硝酸盐是造成人类患上癌症的罪魁祸首。年他申报了发明专利“新型生物氮肥及其发酵工艺”,申请号:10145677.3;和“新型中药农药及其生产工艺”,申请号:1095.3,目前均已年可以获得发明专利权。

石破惊天,一语惊人。喊了几十年、用了几十年的氮、磷、钾元素不是主要营养,别说普通老百姓不相信,就是一些农业技术人员也有各种疑问。谁能证明这些观点正确?谁能说服大众接受?

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冯子龙发表新观点的同一时间段,年10月1日,中国张世明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7届农业科研成果颁奖大会上,从项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的不是三、二、一等奖,而是最高奖。我国任命驻斯洛伐克共和国大使顾子平,为大会特使,带领以张世明为主要成员的代表团,参加会议并领取证书。

各国与会专家一致同意:“此项研究成果是世界首创。理论正确,操作简单,便于推广。”并公认“:二氧化碳气体、水、阳光是植物合成产量的主要原料,而不是肥料。其中二氧化碳是植物的主要食粮,没有它植物就会饥饿而死。植物达到高产生长,需要00PPm的二氧化碳,而空气中仅含PPm,相差几十倍。”

大会主席莱迪斯拉夫评价说:“张世明先生的植物饥饿理论、叶片主被动吸收理论、生物疫苗防治理论、秸秆矿元素循环再利用理论、对人类农业发展,必将发挥巨大作用。”

天道酬勤,大会结论也证明了冯子龙的研究成果。他感受到巨大的鼓舞和支持。

老骥伏枥前进梦——志在千里新目标

冯子龙把一生的积蓄20多万元都用在了科研上,没有拿到国家1分钱的科研经费。自年起,由科技日报社主办的《中国科学家论坛》是每年一届的全国性科技盛会。从~年的4届会议,他均收到科技报社的嘉宾邀请函,都因没有资金,未能成行。他顶着全家人的不理解和埋怨,依然把科研当成精神支柱。他有时像开玩笑一样说:“山穷水尽疑无路,谁来帮我又一村。”严冬酷暑,他在实验室、菜棚里、果园内,认真观察研究;带着病体,走南闯北,学习交流经验。当他看到很多心脏病、脑血栓患者康复,看到瓜果蔬菜成倍增产,他前进的步伐更快了。因资金困难尚未申报的发明项目还有很多,如:“新型中药兽药、新型养生啤酒、新型中草药种植专用有机肥”等等。

冯子龙谈到如何进行科技创新时说:“凡科学大家,都十分欣赏清末学者王国维,深刻描述做学问的三种意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因为灵感是创新的关键点,没有灵感就没有发明。文中“那人”指的就是“灵感”。

多年来多家报纸报道过冯子龙的事迹。如:年6月25日《商丘日报》的《农业技术第二次革命中华酶菌试验成功》(编辑郭文剑,当时名称为酵素菌);年3月11日《河南工人报》的《惊天技术还要被冷落下去吗?》;年2月14日《京九晚报》的《呕心沥血十八载身残志坚搞科研》;年《台州商报》的《在台州播种春天——访河南籍农学家冯子龙先生和他的中华酶菌》,小标题有“把秸秆变肥料”、“让蔬菜喝中药”;年8月1日《河南电力报》的《酸甜苦辣绿色梦》;年3月11日《河南电力报》的《天道酬勤》;年2月24日《河南电力报》的《从电力企业走出的农业专家》;年3月7日中国经济网的报道:《让微生物播种春天——记微生物专家冯子龙和他的“中华酶菌”》等。

面对生物科技主导的21世纪,面对人类农业由化学农业向生物农业的转化,要求人们必须尽快转变施肥观念和施肥技术。生物科技方兴未艾,发展生物科技任重而道远。冯子龙的研究课题还很多。如中医药研究要在脑梗、心梗、糖尿病防治等方面有所发现、有所进展。

新目标就是新的梦想,就是新的动力。

用马克思的一段名言结束这篇报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辛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