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购买行为调查出炉 商家赢了眼球输了质量
不能说这个调查结果完全准确,但我认为大致正确:销售人员的口水可以“悭返”,眼球经济占据第一,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真正的家具设计师可以略过不看)的家具设计占第一位。
但这能说明消费者在家具购买上还不是太理性吗?因为关乎最主要的质量和健康(环保)被大多数消费者放在后面。前两天与消委会的朋友聊天,谈到家具的投诉,他说,有少量增加,主要是货不对板。作为一个对家具制造和销售有些了解的半个业内人士,我无比相信这一事实,因为我每年接到的类似投诉并不在少数。
一对准新婚夫妻买了全屋家具准备结婚,看中了一个著名品牌,床结构很简单一看是全实木的,销售员说除了衣柜后薄板其他全是实木,但消费者还是担心柜子的横竖板是板材的,问了他们确定了好几次,谁知货送到家,发现柜板大部分是板材的!消费者本不想收货,但钱已经付了,而且婚期临近,只能先收货。给厂家打电话,厂家肯定了消费者的说法,柜板是贴木皮的,不是实木,说促销员可能不了解,但这款家具就是用板材做柜板的,市场上同类产品都这样,板木家具,不用板材还能叫板木吗?不可能换实木。消费者愤而投诉,里面有句话我记忆深刻,“买前说是金的,买回家才知道是镀金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消委会一沓家具的投诉信里,信手拈来就是一例。说句让大家寒心的话,我自己也遭遇过这种情况。我买过一款著名品牌的功能皮沙发,不便宜。送来后打开包装一看,皮明显不对,不是一个档次。送货人员不管,说按发货单送货,而且现在表明质量没问题(没穿没烂)。我打电话给专卖店,明显感觉人家一脸的委屈,不可能!货是厂家做的,也是真皮。再说,皮是在牛身上剥下来的,哪能每头牛皮都长一样的皮?有差异是正常的。也不想收货,找厂家掰扯掰扯。厂家说,好啊,你可以先不收货,运回来我们先了解情况,如果属实,再给你发货。我问,这过程需要多长时间?说不定,十天半个月跑不了。我怎么办?回家,坐地板上?或者,来客人了,说,请您坐地上?
天地良心,人家真没有威胁我!但我确实受到了胁迫。记得我当时首先关注的是品牌和品质,然后才是款式和功能,但也遭遇了“货不对板”。所以,在看到这个调查结果后,我笑了,消费者真聪明:明明知道品质无法控制,唯有抓住自己可把握的款式。不是他们不懂得品质和环保的重要,而是他们在这方面呈现出集体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