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绿色债券支持项目年
绿色债券又称气候债券,主要用于减缓和适应由温室气体造成的气温上升等气候变化问题。通过绿色债券,发行人获得资金资助绿色项目,而投资者以利息的形式获得固定收益。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时间较晚,但整体规模增长迅速。
一、绿色债券定义概述
绿色债券是指任何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相比于普通债券,绿色债券主要在四个方面具有特殊性:债券募集资金的用途、绿色项目的评估与选择程序、募集资金的跟踪管理以及要求出具相关年度报告等。
绿色债券已经应用到了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资产支持债券等多个债种中,并且根据自身债种监管规则受到监管。
绿色债券的目的在于为具有积极的环境效益或气候变化效益的项目提供资金。大部分已发行的绿色债券或资金具有绿色用途,或与绿色资产相关联。
绿色债券募集的资金虽然被指定用于绿色项目,但绿色债券本身是由发行人的所有资产作为支撑的。除此之外,绿色债券还包括资金具有指定用途的绿色收益债券,绿色项目债券和绿色证券化债券。
二、“碳达峰、碳中和”驱动能源转型,清洁能源替代是长期趋势。
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发展低碳电力已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能源利用上,将会从高碳到低碳再到零碳,实现电力零碳化和燃料零碳化,可再生能源占比将继续提高。根据国家能源咨询专家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增量将不再依赖化石能源,主要靠可再生能源为主的非化石能源,逐步实现能源转型。
清洁能源产业支持项目细分
1.1能效提升
1.1.1电力设施节能
1.1.1.1智能电网产品和装备制造
智能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先进电力电子装置,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特高压输电装备,抽水蓄能装备,新能源储能装备,充电设施生产制造,以及与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相关控制类产品生产制造。
1.1.1.2智能电网建设和运营
集成信息、控制、储能等技术以及智能化电力设备,减少弃风弃光,提升清洁能源的消纳效率,实现电力发输配用储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互动化交易的电网设施建设和运营。
1.2清洁能源
1.2.1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
1.2.1.1风力发电装备制造
陆上、海上风力发电机组,3兆瓦及以上高原型、低温型、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配套的发电机、风轮叶片、轴承、电缆、变速箱、塔筒等关键零部件,以及风电场相关系统与装备的制造及贸易活动。
1.2.1.2太阳能发电装备制造
光伏发电设备和光热发电设备制造及贸易活动。其中,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和项目需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第2号公布)要求,光伏电池生产需达到《光伏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第21号公布)Ⅰ级水平。
1.2.1.3生物质能利用装备制造
秸秆、稻壳等农业生产副产生物质资源收集、粉碎、运输和储存设备,生物质发电、供热装备,沼气、生物质燃气生产装备,生物质固液体燃料生产装备,生物质能利用中的环保装备等装备制造及贸易活动。
1.2.1.4水力发电和抽水蓄能装备制造
高性能大容量水电机组、高水头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备、百万千瓦级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超高水头大型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海水抽水蓄能机组等水力发电和抽水蓄能机组装备制造及贸易活动。
1.2.1.5核电装备制造
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快中子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设备,模块化小型核能装置,核应急装置及核级泵、阀设备等核电站辅助设备,防辐射材料、安全与监测装置的生产制造;铀矿开采、铀纯化转化、铀浓缩、燃料元件的生产和生产设备制造,以及核设施退役、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处置装置制造,铀矿伴生矿综合利用设备制造。
1.2.1.6燃气轮机装备制造
重型燃气轮机、微型燃气轮机等燃气轮机装备制造;以及复杂结构陶瓷型芯、高强抗热冲击陶瓷模壳、大尺寸定向结晶或单晶叶片、大型涡轮盘、高精度转子、高耐用性轴承和密封设备、高强钢拉杆、高温高压燃烧器等燃气轮机核心部件制造。
1.2.1.7燃料电池装备制造
质子交换膜、直接甲醇、碱性燃料、熔融碳酸燃料、磷酸燃料、固体氧化物等类别燃料电池生产制造及贸易活动。
1.2.1.8地热能开发利用装备制造
地源热泵、高温地热热泵,以及地热吸收式制冷系统、中低温地热发电系统、地热干燥及热水供应系统、地热防腐防垢关键设备制造及贸易活动。
1.2.1.9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制造
利用海洋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等资源发电的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制造及贸易活动。
1.2.2可再生能源设施建设与运营
1.2.2.1风力发电设施建设和运营
利用风能发电的设施建设和运营。
1.2.2.2太阳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设施建设和运营。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设施。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选用的部件产品需满足如下限定条件:(1)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最低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9%和21%;(2)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最低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7%和17.8%;(3)硅基、CIGS、CdTe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的最低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2%、14%、14%、12%;(4)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衰减率首年分别不高于2.5%和3%,后续每年不高于0.7%,25年内不高于20%;薄膜电池组件衰减率首年不高于5%,后续每年不高于0.4%,25年内不高于15%。
1.2.2.3生物质能源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
以农林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等生物质原料发电、供热,生产燃料乙醇等生物质液体燃料,以及以地沟油等餐厨废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等产品的设施建设和运营。
1.2.2.4大型水力发电设施建设和运营
对生态环境无重大影响前提下,利用水体势能发电的设施建设和运营。仅含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规划等规划的重点大型水电项目。
1.2.2.5核电站建设和运营
在保障环境安全前提下,利用可控核裂变释放热能,采用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技术发电的设施建设和运营。
1.2.2.6地热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
采用热泵等技术提取浅层地热能(包括岩土体热源、地下水热源、地表水热源等)的建筑供暖、供冷设施建设和运营;利用中高温地热、中低温地热、干热岩等地热资源发电的设施建设和运营。
1.2.2.7海洋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
对海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不造成严重损害的前提下,利用海洋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资源发电的设施建设和运营。
1.2.2.8氢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
清洁制氢、氢气安全高效储存、加氢站、氢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发电、掺氢天然气等技术设置和氢能应用。氢安全应符合《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和《氢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GB/T)等国家标准要求。水电解制氢应符合《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GB/T)和《压力型水电解制氢系统安全要求》(GB/T)等国家标准要求。变压吸附提纯制氢应符合《变压吸附提纯氢用吸附器》(GB/T)和《变压吸附提纯氢系统技术要求》(GB/T)等国家标准要求。氢储运应符合《固定式高压储氢用钢带错绕式容器》(GB/T)和《氢气储存输送系统》(GB/T)等国家标准要求。加氢站用储氢装置应符合《加氢站用储氢装置安全技术要求》(GB/T)等国家标准要求。加氢站设计、施工、建设应符合《氢气站设计规范》(GB)、《加氢站技术规范》(GB)、《加氢站安全技术规范》(GB/T)等国家标准要求。加注设施应符合《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示范运行配套设施规范》(GB/T)、《移动式加氢设施安全技术规范》(GB/T)、《氢能车辆加氢设施安全运行管理规程》(GB/Z)等国家标准要求。车用掺氢天然气应符合《车用压缩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气》(GB/T)等国家标准要求。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应符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GB/T)、《示范运行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规范》(GB/T)、《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等国家标准要求。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应符合《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GB/T)等国家标准的要求。
1.2.2.9热泵设施建设和运营
空气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高温空气能热泵等热泵供热(冷)系统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1.2.3清洁能源高效运行
1.2.3.1多能互补工程建设和运营
针对终端用户电、热、冷等多能消费需求,以提升供能系统综合能效、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减少碳排放为目标,采用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技术建设运营的终端一体化供能系统设施,设施综合能效应大于等于70%;以及为增加区域电网对风电、光伏发电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解决区域电网风电、水电、光伏发电弃风、弃光、弃水问题,利用大型综合能源基地风能、太阳能、水能、天然气等资源发挥组合优势,以火电、水电、储能设施等承担调节功能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进行的多能互补系统建设和运营。系统弃风率控制应在5%以内,弃光率应控制在3%以内。
1.2.3.2高效储能设施建设和运营
采用物理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和相变储能等技术,为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分布式能源、新能源微电网等系统运行灵活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的高效储能、调峰设施建设和运营。
1.2.3.3天然气输送储运调峰设施建设和运营
天然气长输管道、储气库、支线管道、区域管网,以及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等天然气输送、储运、调峰设施建设和运营,以及甲烷泄漏检测与修复装置配备。
1.2.3.4分布式能源工程建设和运营
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地热能供暖制冷等分布式能源工程建设和运营。天然气或其他化石能源驱动的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系统和工程项目的节能率要求应符合《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的节能率第1部分:化石能源驱动系统》(GB/T.1)要求,相关系统和工程项目的制冷、供热单元和动力单元应符合《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第1部分:制冷和供热单元》(GB/T.1)和《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第2部分:动力单元》(GB/T.2)等国家标准要求。
1.2.3.5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营
为提高电网对风电、光伏发电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能力,提升电网运行灵活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电网中主要承担电力“削峰填谷”功能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营。
1.2.3.6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程建设和运营
对化石能源燃烧和工业过程排放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或封存的减排项目建设和运营。
清洁能源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第一章总论
1.1清洁能源产业项目背景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
2.1清洁能源产业项目提出的背景
2.2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项目产品所属行业分析
3.2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3.3营销策略
3.4市场分析结论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4.1建设场址地理位置
4.2场址建设条件
4.3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5.1项目组成
5.2生产技术方案
5.3设备方案
5.4工程方案
第六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6.1总图运输
6.2场内外运输
6.3公用辅助工程
第七章节能
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7.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7.3节能措施
7.4节水措施
7.5节约土地
第八章环境保护
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8.2环境和生态现状
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8.4环境保护措施
8.5环境监测与环保机构
8.6公众参与
8.7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9.1劳动安全卫生
9.2消防安全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0.1组织机构
10.2人力资源配置
10.3项目管理
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
11.1项目建设管理
11.2项目监理
11.3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1投资估算
12.2资金筹措
12.3投资使用计划
12.4投资估算表
第十三章工程招标方案
13.1总则
1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13.3招标内容
13.4招标基本情况表
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4.4财务分析
14.5不确定性分析
14.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
15.1风险因素的识别
15.2风险评估
15.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
16.1结论
16.2建议
附表:
关联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清洁能源产业项目申请报告
清洁能源产业项目建议书
清洁能源产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清洁能源产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清洁能源产业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清洁能源产业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清洁能源产业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
清洁能源产业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清洁能源产业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清洁能源产业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