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或立于讲台,厚德载物,育桃李万千;
他们,
或驻足校园,携手学子,获似锦繁花;
他们,
或清风两袖,却以赤子之心谱春华秋实;
他们,
奋力写好“教书育人”“治病救人”两本书;
他们,
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护佑人民健康的“大国良医;
他们,
是安医人。
各位萌新
让官微君带你一起走近
这些优秀的安医人
在我校校园的西北角有一栋不太起眼的小楼,大门两侧挂着许许多多的牌子,大门上方以芍药花为背景的所徽格外醒目:薄薄的花瓣簇拥着花蕊,浮现出的几笔艳红,在日光中被镀上金铜色,优雅而美丽。
二十多年来,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这栋小楼,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以饱满的科研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别人口中的“全能人才”。
她就是我校临床药理研究所教授张玲玲,年度“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得者,也是今年获此荣誉的唯一女性,一朵盛放在安医大的最美芍药花。
萌芽之始:一朝结缘,一生坚守
年的秋天,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身为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学生的张玲玲在教室里聆听我国著名药理学家、时任校长徐叔云教授的临床药理学课程。
课堂上,徐叔云谈到了其所在的临床药理研究所正在开展白芍总苷(TG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研究,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重要成果。“虽然当时还是一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但我知道一个疾病的治愈,不仅要依靠临床医生的精确诊断,也要有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如果能够报考临床药理研究所的研究生,就可以进行新药创制的科学研究,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药物。”张玲玲回忆道。
正是凭借着这份信念,年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张玲玲没有选择去临床当医生而是留校任教。年,她如愿成为临床药理研究所一位药理学专业研究生,师从药理学家魏伟教授。“魏伟教授当时正在从事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机制、药物靶点发现和新药创制研究。”从此,在导师的指导下,张玲玲在这个研究领域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取得学位后,她继续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展该领域的研究。这一做,就是二十年。
“一件事只要坚持得足够久,坚持就会慢慢变成习惯。在学习和科研的道路上,我坚持了二十多年,学习、看书、写论文已经成为我常态化生活的一部分,并将伴我一生。”年我校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的现场,张玲玲坚定地说。
盛放之中: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大学老师也和我们小学生一样,每天都要写作业么?为什么我的妈妈每天都要写那么多作业,比我写得还晚?”
张玲玲的孩子曾经这样问妈妈的同事,孩子的声音稚嫩而充满疑惑,却把母亲深夜伏案工作的样子展现得那样清晰。由于工作量大且需长时间操作电脑,张玲玲右手得了腕部腱鞘炎,不得不改用左手操作鼠标,但她却说:“干一行,爱一行,科研的过程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是枯燥的,但因为热爱,所以它变得有趣,因为热爱,我能坚持到现在。”
“感觉张老师身上有使不完的劲,我们都觉得没有什么工作是她完成不了的。”谈起张玲玲,同事们都很钦佩。
“所有研究都要从为社会与临床服务的角度出发,这是作为医学科研工作者最应当恪守的原则。”为了让基础研究能够跟临床应用结合起来,张玲医院跑,与临床医生合作,将收集来的病例进行分析,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