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治痛风病的良方,如用量得当,一剂可愈 [复制链接]

1#
痛风病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病名术语。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近年来,所致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的发病率在我国有上升趋势。《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痛风属于风湿病范畴。金匮早已有风湿病病名,“病者一审尽疼,发热,日脯所剧者,名风湿“。金匮对于对风湿病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对于痛风病启发良多。此方出自《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原文如下: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甘草二两(炙)白术二两附子二枚(炮击皮)桂枝四两(去皮)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取六七合为妙。这段文字,既说明了痛风的致病原因:风湿相搏。即风和湿是致病因素。又说明了此病的主要症状和诊断依据: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同时给出了药方和使用方法,简单明了。所谓疼容易理解,痛风的突出特点就是疼。而所谓烦,则易致误解。这也是现代诊断易犯错误的地方。所谓烦,一指心烦,疼故心烦;二是指热。《伤寒杂病论》中多处用到烦字,如躁烦,烦痛、痛烦等,其意皆为热。痛风患者一般都会觉得患处热,摸起来也确有热。因此许多人将此断为热病而用寒凉药,因诊断错误只能是越治越重。其实这是真寒假热,里寒外热。因为里寒重,寒湿瘀阻,阳不入阴,所以摸起来是热的。因为疼的严重,所以汗出短气,内有寒湿相阻,水气不得升化,故小便难,怕风怕凉,重者出现身微肿。综合上述分析,痛风的致病原因就是风、寒、湿。原因找到了,治法自然出来了,那就是除湿、去寒、祛风。此方只有四味药,白术能收湿除湿,炮附子能去寒止疼,重用桂枝为君药,能解肌去风,畅达下肢,使风寒湿自汗而出,给邪以出路。因前三味都是辛热燥烈之品,故用甘草缓和药性。同时,桂附甘草相伍,能壮心阳,增强心脏博动能力,使气血能畅达寒湿瘀阻之处,甘草之用又能顾护心脏不使其过速,同时以其药性缓和使药效持久。此方配伍之严禁,用药之精当,史无出其右者。在用量上,四味药比例为2:2:2:4,汉代一两相当于现代15.6克。在实践中,根据患者身体强弱重情轻重,一般为前三味10-30克,桂枝为10-60克。一般根据药量用三到六碗水煮取一到三碗,分三次一日服尽,如用量得当,一剂既可治愈。可谓神效。此方亦可用于治疗轻度风湿关节炎,如膝部疼痛略有红肿者,包括膝关节增生、积液、滑膜炎、半月板受损等。温馨提示:用药前请先咨询专业中医医师,经中医师辩证后予药施治!

更多精彩推荐:

痛风痛风一疼起来真要命,教你猛降尿酸小绝招,从此痛风不复发!

喝茶治痛风?医生提醒:常喝2种茶,尿酸轻松降

痛风不用西药,尿酸从降到,只用了20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