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手在民间民间中医治疗中风偏方秘方选注 [复制链接]

1#
中国的方剂库是非常巨大的。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比内经还早,就以方书名义出现,后来《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后又有《肘后备急方》等都是古典方术,比较难懂,像大部头的有唐朝的《千金方》(千金方在国内失传,后来又从日本传回我国),《外台秘要方》,宋朝更多,其中官方的有《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都是两三万首方剂,包括朝廷从民间征集的秘方验方。这些方书风格都很古朴。宋代开始,风格悄悄发生变化,大方复方悄然增多。刘河间的《伤寒心法》,张子和的《儒门事亲》,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李东垣的《东垣试效方》《活法机要》,危亦林家传五世的《世医得效方》都是个人的验方集,个人的发明创造徒然增多,我认为和宋代的文化繁荣教育普及有关系。明朝有部《普济方》,载方是最多的。陶节庵的《伤寒六书》也是留给独子的全部心法秘方,敦煌卷子里也有好多绝世秘方,《验方新编》是民间秘方集,据说出版以后,每个中医人手一册。《串雅全书》是江湖郎中秘方集,等等。个人小部头的方书更是数不胜数。朝鲜的《医方类聚》也是洋洋洒洒搜集的中国方剂,日本的《医心方》《覆载万安方》也是搜集的中国方剂,这里面有国内失传的著作。建国后,国内开展过轰轰烈烈的群众献方运动,又是数百本书籍的出版。这都是先辈就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常常在想,这些方书著作浩如烟海,留给谁看呢?留给谁化繁为简呢?我一个心无旁骛的人皓首穷经毕其一生都看不完,还有谁能看的完呢?原来和我同道整理文献的同学,慢慢,慢慢,只剩我一人了。这条路上走的形影相吊。所以群友莫嫌进度太慢。今日注解一些中风的方子。这个中风,包括面神经炎,脑梗,脑出血。在现代医学上病理大不相同,但是在中医上都叫中风。这类方子并不多。可能是和效果不好有关系。因为风劳鼓膈是四大不治之症,这个风就是中风。只能预防为主。

这个是治疗面神经炎的外贴药膏方。蓖麻子为主药,贴到瘫痪的面部穴位处,有牵正之功。常见诸书都这么记载,未见有人用过。因其安全,不妨一试。

这个吊线风也是面瘫(面神经炎)的意思。防风水送服蜈蚣面。及早服用,效果才好。

这个也是具有牵正作用的药膏。可以贴在太阳穴,翳风,下关等处。

用皂角通络祛风。

还是牵正膏。

这个是半身不遂药物熏蒸方。樟木气香,善于通经活络,喜欢那个味的人可以用,不喜欢的人不要用。

这个猪苦胆方,用来内服,具有清心肝火旺的作用,类似牛*。那些因为高血压,肝火大,脾气大,嗓门大,爱便秘,爱喝酒的人可以服用这个苦药泄泄火。火气不除,这个病是容易复发的。

指甲花又叫凤仙花,类似透骨草功效。这里用在半身不遂上功效不明。

这是补阳还五汤加减。王清任发明补阳还五汤时*芪才用四两,这里用到了半斤(八两),比王清任还胆大。还有好多内服方剂大都是补阳还五汤。还有一个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流传也很广,不属于偏方,不再赘述。依我本人临床经验,补阳还五汤不光是对半身不遂有效,对半边身体有病的病都有效。比如肩周炎,往往只有一侧疼,所以也可以用。面神经炎也可以用。其他如成药牛*清心丸,安宫牛*丸等药都可酌情使用。

这个山西方子,也是牵正膏。与上某方同。面神经炎内服方子大都是牵正散加减,不在录出。总结,好多方子都偏重于急救,含有牛*麝香等物,不适合个人调配,真正适用于后遗症期的很少,不再录出。脑中风是一个积劳成疾的疾病,平时一定要维持好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最主要的。一旦得病,医院治疗。中西医结合,汤药针灸多管齐下,治疗与康复同步进行,与时间赛跑,跑得越快拯救的脑细胞就越多。中风这个病,唐宋之前都按照外风论治,后来医家逐渐倾向于肝阳化内风之说,不主张使用祛风药,而是用镇肝药。但是外风说始终有人在用。去年我连治几个患者,都是老太太,说是经常感冒,不舒服,浑身拘束,头痛脑胀,常年服用感冒胶囊。我检查之后发现是高血压作祟。用一些祛风药解表药,的确能降血压,后来再用点*芪益卫固表,血压便不再升高。可见,治病学问需要兼收并蓄,不可偏信一家。哪一种学说都不可以偏概全。(原方来自《重订十万金方》《审查征集验方》,仅供参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