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治愈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跃居首位:
中风已成为健康第一杀手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增加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中风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首要疾病。中风又称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以及治愈率低的特点。
“目前我国每15秒钟就有一例新发脑卒中患者,每21秒钟就有一人因此病逝,且近年来脑卒中在我国已经呈现年轻化发病趋势。预防脑卒中、呼唤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迫在眉睫。”王拥*教授在全球第八个“世界卒中日”活动致辞中如是说。《年中国卒中流行报告》数据显示,年全年我国脑卒中新发病例为万,与年调研数据相比增速为8.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脑卒中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一,几乎达到了美国总人口的一倍之多。同时,脑卒中也位居导致我国国民死亡病因第一位,死亡率可高达~例/10万/年。
病因复杂:
中西医对中风病因的认识
中医药在中风防治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从中风病因病机认识可将其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的“外风论”为主;宋至明清以“内风论”为主。中医理论认为中风病病因病机非常复杂,多由风、火、痰、气、癖、虚等病理因素引起。《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根据病症将中风划分为中风急性期、中风恢复期及中风后遗症期,这三个时期的病机都存在差异。
从西医的发病机理来看,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或随血流带来栓子堵塞血管,使得血流堵塞而造成的。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最为重要、最为常见的病因。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武剑在“中国脑卒中大会”上明确指出,“控制胆固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至关重要”。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根据各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因、病理及不同表现,一般把中风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出血性中风,也称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另一类为缺血性中风,也称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栓塞及腔隙脑梗塞等。现代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风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中,77%的初发脑卒中与高血压病有关。这是由于血管内持续高压会导致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损伤血管内皮,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则可导致脑卒中。高血压病也增加了小的薄壁穿动脉破裂的可能性,从而导致脑出血。
北京医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中医证治重点研究室主任高颖指出,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常见的中风病多指缺血性中风,几乎占到中风患者的70%以上,出血性中风较少,仅占30%左右。在我国缺血性中风患者居多,其中最常见的为脑梗和腔隙性梗死,占到60%~90%。
辨证论治:
中医药在中风防治优势明显
两千多年来,中医药在中风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辨证论治是其精髓所在。经过历代医学家的积累沉淀后,中风病辨证论治的方法很多:按疾病分期进行治疗,如将中风病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有按主症(如神志障碍、肢体偏瘫、语言不利等)进行治疗的;还有按病因病机分证进行治疗的。此外,还根据病情轻重缓急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学秉承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使中药复方在中风治疗中功不可没、独树一帜。
高颖指出,在脑卒中发病时,与西医的治疗手段相比,中医药能前移干预时间点,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并能较快明确患者属于出血型脑卒中还是缺血型脑卒中的病性,治疗时间相对宽松。另外,她也表示,中医药对影像学结果的依赖性比较低,就医成本较低且安全性较高,人群覆盖面较宽。近年来中医药在中风病基础及临床研究上取得了较快发展,已经成为中风病防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方案对脑梗各期均有良好疗效,特别是针对中风患者恢复期的应用,与西医的治疗手段相比方式较多,患者的可选择也更多。
临床普遍认为,中风恢复期是患者预后及生活能力恢复的关键时期,对病人功能锻炼和恢复有重大影响。这段时期的治疗对患者今后生活质量改善具有关键作用。相比于中风急性期,这段时期患者已暂时渡过危险期,但仍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并且伴随复发的可能。相比于中风后遗症期,在恢复期适当调养和治疗,病情会取得逐渐好转,部分病人可望痊愈,是减少后遗症发生的关键时期。中医药学对于中风病恢复期从病机到治疗均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在治疗方面公认具有优势,相应中药的治疗效果得到临床广泛认可。
大量文献荟萃分析表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常用中药以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为主,其使用频次较高;平肝息风药、清热药其次;止血药、消食药、化湿药的使用较少。其中,补虚药以补气药*芪使用频次最高;活血化瘀药以川芎、红花、丹参、桃仁使用频次较高。药性多以温、平为主。董介正等学者采用检索方法搜集用于脑中风恢复期论文篇,对文中方剂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恢复期用药以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补益药为主,3类药相加占53.10%;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川芎、丹参、*芪、地龙、水蛭、当归、红花、石菖蒲、赤芍和牛膝。
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发展,中药复方制剂已广泛用于中风恢复期治疗,如以*芪、川芎、丹参为主要成分的脑心通胶囊、消栓通络颗粒等。
传承精髓:
推动中医药中风防治工作
中医院原院长、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教授在“健康中国战略宣传暨脑卒中防治成果报告大会”讲话中强调,中医药在中风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不要对中药的作用、对健康干预的作用视而不见。北医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允岭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上也指出,以脑卒中为代表的慢性病具有隐匿性、迁延性和复发性的特点,当前的疾病防治缺乏整体有效的管理体系,存在早期发现难、早期就诊难、持续治疗难等问题,需要转变理念、医院、走进社区、开发试点。“中医药在实现早防、早诊、早治方面作用不容小觑,在疾病防治上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优势,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疾病防治主线。
高颖指出,中医药治疗中风方面,历史悠久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现代医学中关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中药研究不在少数。近年来中药在防治中风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必须指出的是,目前中药在脑卒中早期干预的可操作性还较弱。她建议,强化以中医原创思维为核心的交流与合作,扩大病院、整合资源,提升中医药在临床脑病防治的认可度。
总之,推动中医药中风防治工作,特别有助于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将为更多潜在或已发病的中风患者造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