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选择周可树医者故事求知若ldquo [复制链接]

1#

“除了工作,业余生活里几乎没有兴趣爱好,有时我也觉得自己挺乏味的。我先生说我是‘古墓派’传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淋巴瘤治疗话题,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周可树打开了话匣子,可说起自己的兴趣爱好,她近乎缄默,直言自己是一个挺无趣的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自我感觉无趣”的医生,首次作为PI(主要研究者)参与的临床试验项目,却成就了国内首个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的中国原研新药。这里面也许有幸运的成分,但是绝对离不开无数个日夜汗水的辛勤浇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为了家人学医

和不少医务工作者很早就立下学医志向不同,中学时期的周可树擅长的是文科,成绩也在学校名列前茅。如果没有母亲的生病,她最终的志向可能是去文科的全国知名高等学府深造。

“我的母亲30多岁时出现风湿性心脏病,等到我上高中时,她的病越来越严重,开始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医院看病,始终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尽管喜欢文科,但孝顺的周可树还是听从家人的安排,选择了理科,最终也如愿进入河南医科大学(现为郑州大学医学院)攻读。进入大学,学医的艰苦也一度曾使周可树后悔选择理科,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并读完本科、硕士、博士,在医学深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走到今天,我感觉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我的性格非常适合当医生,看到患者经过治疗恢复健康,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总会由衷地高兴。”周可树说,“也感觉自己挺有价值的。”

从00年研究生毕业先进入医院内科工作,到读完博士研究生后来到医院就职至今,周可树在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的医学功底也在用精益求精的医术造福患者。

不怕坐冷板凳

淋巴瘤是目前全身所有肿瘤中分型分类最复杂的肿瘤,亚型众多,且临床特征、预后都不相同,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淋巴瘤的分类还在不断增加。

淋巴瘤在医学教学过程中,也被老师认为是非常难的一课,要求学生无需深度掌握。周可树为什么选择这一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这和性格有关。”周可树说,自己的性格里有个不服输的“假小子”,如同当年明明更擅长文科,可为了家人依旧挑战理科一样,淋巴瘤难,“可我偏要攻克它。”

另一层原因就在于机遇。周可树攻读硕士研究生时,选择了血液病方向,之所以选这个方向,主要是感觉这个疾病相对“干净”,当时对于血液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比较多。毕业后,在医院内科工作时,先后轮转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科室,且总负责大内科教学工作,并兼着七年制的诊断学教学,这让周可树练就了非常扎实的内科基本功。

后来,决定再攻读博士研究生时,周可树师从全国血液疾病专家、中国医院主任医师邱录贵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淋巴瘤的分子发病机制与有效治疗策略,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与相关基础),更坚定了其研究淋巴瘤的决心和信心。

临床试验容不得丝毫马虎

确定主攻专业方向后,周可树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奔跑”。比如,作为PI(主要研究者)主持了多项淋巴瘤相关的新药临床试验,并在SCI收录期刊及中华医学杂志等和国内其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淋巴瘤相关的论文,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项、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等。

尤其是新药临床试验,其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不仅让国内同行认可,也收获了国内外业界的称赞。

年5月,作为国内13家中心之一,医院启动了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临床试验(简称06项目),周可树是主要研究者,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不到4个月的时间,医院即筛选18例受试者,最终14例成功进入临床试验,成为国内入组量最多的临床研究中心之一。

在目前已知的淋巴瘤众多亚型中,套细胞淋巴瘤的侵袭性较强,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疾病晚期,面临着治疗手段有限、预后不良的困境。新药临床试验或可能给他们带来新的生机。因此,得知医院有临床试验项目时,不少套细胞淋巴瘤患者要求入组,可患者不符合要求却又苦苦哀求怎么办?

“碰到这种情况,只能严格遵循GCP的要求,把他们拒之门外。”周可树遗憾地说,临床试验容不得丝毫马虎,拒绝他们是为了为更多的患者负责。

对于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周可树和团队也从来不会为取得更好的数据刻意去挑选患者,而是严格按方案的要求执行。

年8月,在筛选患者进入临床试验时,周可树碰到了即将年满76岁的老曹。当时,老曹的病情已经很严重,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检查发现亦出现肝大、脾大症状,发病前原本多斤的老人一年内消瘦到不足斤,也时常出现盗汗现象。

周可树发现老曹符合入组条件,就毫不犹豫地让他入了组。“当时,我还负责很多临床研究,其他研究要求患者超过75周岁不能入组,但06项目要求患者75周岁只要不满76周岁都可以入组,老曹非常幸运。”周可树直言,而这个幸运,在老曹看来是“天意”。

原来当年7月底,老曹原本打算随家人到美国治疗,却由于爱人突发腿伤原因无法立即出行,机缘巧合老曹加入了医院的受试者报名队伍,也幸运地成功入组。

入组后,老曹成为全国13个研究中心中年龄最大的受试者,且幸运地用上泽布替尼后,老曹的肿块迅速消退,整个服药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今年春节前,老曹开医院复诊,还高兴地说自己现在已经快80岁了,感觉比四五十岁的时候身体状态还要好。”看着老曹因为新药,重新焕发生机,周可树成就感满满且发自内心地高兴。

首个国内原研药“出海”

06临床试验历时年。年10月,医院通知,美国FDA医院核查。

作为国内接受FDA核查的两家中心之一,且是医院首次接受FDA核查,周可树既紧张又期待。

在为期三天半的核查中,FDA核查员不仅详细核查了试验的整个流程、GCP药房,还对该项目的知情同意书和伦理批件逐一审阅,并对研究者文件夹、全部受试者文件夹展开核查;抽查发药还药记录、查看受试者的病历,并着重对病历中的AE记录、体格检查、试验室报告、生命体征记录、入排标准等内容进行核对;在核查期间,FDA核查员对于我院受试者的来源、受试者知情过程、PI如何参与受试者筛选/入组过程、血样收集过程、以及影像评估判断等方面提出问题,周可树及其他研究者一一作答。

最终,医院以“零缺陷”顺利通过核查。FDA医院的项目流程管理、文件记录、药房管理及PI及研究团队的严谨工作作风表示赞赏。“研究流程符合规范,数据客观真实可靠,中心研究者认真负责,在患者筛选、用药、疗效评价、随访管理等诸多工作中表现优异,符合美国FDA要求,感谢核查期间研究者的积极配合。”主核查员说。

在核查结束不到1个月,泽布替尼成功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成为第一个在美国获批上市的中国本土自主研发的抗癌药,改写了中国抗癌药“只进不出”的历史,堪称“零突破”。

在周可树看来,作为一款新型强效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等方面均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患者耐受性较好,且仅需口服,给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专家简介

周可树教授

博士,主任医师,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委员

中国老年血液综合评估诊疗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组织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博士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医院,获临床型博士学位,师从全国著名的淋巴肿瘤专家邱录贵教授。擅长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多项课题,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项、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近几年作为PI主持了30余项淋巴瘤相关的国际及国内多中心的新药临床试验。

精彩回顾

马*医者故事:一“马”当先,领“*”中国血液肿瘤的“国之名医”

吴德沛医者故事:“德”心佑天下,“沛”泽惠江东

*医者故事:“朱”心不改为病患,“*”*永驻战顽疾

李建勇医者故事:运筹“建”策,“勇”者破局,中国慢淋诊治发展的开拓者

邱录贵医者故事:医“录”向前,“贵”在精专,一个梦想,三代人的传承

张会来医者故事:春华秋实“会”有时,医道酬勤芳自“来”

周剑峰医者故事:亮“剑”顽疾“同”进取,勇攀高“峰”“济”苍生徐卫医者故事:清风“徐”来,卫“淋”而战,攻坚克难铸就“淋巴瘤百科全书”

宋玉琴医者故事:果行“玉”德,天道酬“琴”,心存大爱,不悔来时路

荟萃名家,聚焦临床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