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大内顶级高手rdquo [复制链接]

1#
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index.html
“大咖有话说”是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的品牌项目,旨在立体展现国内医学领域顶级专家的风采及成就。本期“大咖有话说”采访了首都医科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专家简介

马长生教授现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管理研究所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同时是Circulation杂志副主编、PACE杂志主编以及JCE、Europace、JICE、CirculationAE、CMJ等国内外30余种学术期刊的编委,北京市科委心血管领域“领衔专家”。

晚春5月,我们在首都医科医院的一个会议室中采访到了马长生教授。他仍是那么热情、守时,带着微笑。绿色手术衣未换,应是日程紧张,据说是中午刚结束了几轮会议。不多寒暄,立刻进入受访状态!

那时幸运迷茫交织,老老实实做医生

马教授说,他是年上的大学,运气很好,因为那时大学录取率只有1%~3%,刚刚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和教学不久,老师们都特别好,他们学得也特别好、学习非常愉快。当医生也一直很顺利,一转眼已经40年。

年,马教授大学毕业。当时我国的改革开放处于转型期,学习遭到质疑,有一阵子流行“读书无用论”,“手术刀不如剃头刀,听诊器不如方向盘”。医生收入低,工资加奖金全加起来,可能还租不到一套房子。很多人迷茫,出现了出国热、经商热。

马教授谦虚地表示,他没有能力和信心去出国、下海,就老老实实做医生。而另一方面,医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医院的教授、师长都非常热心宽容,给他们充分的学习、看病、做研究的机会,不仅使他们顺利度过了迷茫期,也保证了基本的成长培训。

马教授说,现在很多老年患者每天早上都是一把药,吃药就像吃饭,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能不能少吃几种,哪怕就一种呢?实际上,可以少吃很多种。

这就是他在35年前跟随老前辈王静毅教授学到的,王教授告诉他们,无论患者病情多重、年龄多大,用药很少需要超过7种。虽然并无严谨的科学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但实践中确实如此。年的临床实践,现在也仍然适用。

马教授现在一直在门诊或电视节目中科普老年人用药。有一次门诊看病,一位老先生给他出示了一张长长的用药单子,共有24种!保健品、中药、西药都有,但经过马教授梳理,其中的19种都不用吃,只需要使用5种。在查房中,马教授也经常会问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患者是不是需要吃这么多药?能减掉多少?通常都会减掉一半。

马教授感慨道,那时每天上班、查房、转科、学习,老师们认真教,病房实践环境好,临床的基本功打得非常扎实,这是最幸运的事。

后来“我来做!”练就扎实基本功

年,又一次机遇到来。马教医院硕士医院,遇到了陈湛教授。

陈医院心内科主任,治疗理念很先进,力主进行心脏彩超、介入诊断等,这在目前应用很普遍,医院十中无一。

马教授跟着陈湛主任迅速掌握了现代的心脏病学技术,作为主治医师,心脏彩超、冠脉造影、侵入性心脏电生理学检查都可以立刻上手,无论是一两岁的婴儿,还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胸比达0.9的巨大心脏,都可以做心脏导管。临床心脏病的诊治基本功得到了惊人的巩固,为他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有时候主任查房,要证明症状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主任问谁愿意去做造影?马教授马上:“我来做!”。不到一个小时,造影报告出来,大家立刻就看到了诊断的金标准。马教授跟着陈湛主任实战3年,现在用的还是那时候心脏导管、心脏影像的基本功。

起飞仅仅2年,练就大内顶级高手

心血管是个大专业,马教授的重点是心律失常。这源自年,医院医院胡大一教授麾下,跟随胡教授学习心脏电生理和射频消融术。

这是一个被马教授称为“迅速”的故事,从年到胡大一教授手下上班第一天的“射频消融是一股电还是一股油都不知道”,到整整2年后年9月出版《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图谱》——胡大一、马长生并列主编。这本书在当时特别流行,成为射频消融的基础教科书,医院的电生理医生都是拿着这本书,边看边学。马教授负责整理资料,从几千个病例中筛选,所有的病例、每一张图都认真研究,其中的艰辛我们不得而知。他只说,胡大一教授是个传奇的人物,跟着他,就觉得自己也变得传奇了。

胡教授和马教授被称作“大内顶级高手”,当时在全国医院做手术,这样锻炼出来的技术,使得他们有能力在年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术。22年了,马教授的日常工作和研究仍然围绕着心房颤动。

马教授说,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自己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础打好了,一旦有机会,就如胡大一教授提供的平台,立刻就“飞起来”了。

领先为成一流,要好好看病

马教授说,目前在全世界,我国城市的医、教、研是中上等水平,但农村还差太多。我们的任务是30年后,到年变为世界医学强国,临床研究成为世界一流。

马教授带领的房颤团队拥有顶尖的水平,在国际上也不遑多让。对于科室建设的经验,他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把病看好、做好研究、带好人才。临床要扎实,没有最好的临床,也不可能做最好的研究;没有最好的研究,临床也达不到最好。

领先是什么概念?马教授认为,药物、器械包括支架、诊断试剂,都是中国原研、中国生产的,标准、指南按照中国说的办,这才是真正的领先。而这方面,我国未来10~30年的任务还很艰巨。

但信心是十足的。马教授说,几十年前,我们与国外的差距极大,难以望其项背,而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我们距世界领先水平,仅差一步之遥,已经能抓到人家的马尾了,如能更快发展,也可能就一跃而并驾齐驱。

而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看病。从每一个病看起,每一个细节做起,做自己的研究,认真培养年轻人,到年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引领全世界。

共进带徒弟,教学相长

医院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心血管教育培训基地之一,谈到教育培训,马教授反复强调一个词——教学相长。

马教授在医院当主治医师时,就常常带领更年轻的学生及进修医生做心脏导管,在指导别人的过程中,自己的水平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教会别人,你的水平一定会更高”,这是马教授团队的良好传统,所以他的徒弟特别多,20年前就有了几十个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的徒弟,在做冠心病支架期间有了几十个支架置入的徒弟,但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徒弟是最多的,有好几百,遍布全国,很多徒弟都成为了全国有名的专家,手术做得特别好,而且各有特色。而徒弟的技艺又能反哺,汇集徒弟们所有的优点,又可使自己团队的水平得以提高。

马教授认为,好的教学、好的培训、好的团队,对临床、科研、教学、人才培养都是最大的帮助和保障。

在中国做好了,对全球及整个行业也是一个很大的贡献,我们的经验在国际上也会越来越被认可。现在,国际期刊会请我们当编委,甚至当副主编、主编,这都是代表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在稳步上升。

学科房颤领域革命,治疗大幅改善

谈到他的专长房颤,马教授表示,过去10年这一领域已有了巨大的革命性变化。从SCI文章就可见一斑,~年的50年间,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为关键词检索文章,再以房颤为关键词检索文章,在上世纪70年代,二者的文章数量为10:1;而在年后,房颤的文章数量超过了急性心肌梗死,并且差距越来越大。心肌梗死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的革命,现在也仍有很多重要的研究,房颤的革命发生晚,但变化更大,所以研究数量显著超过了心肌梗死。

是什么变化呢?房颤治疗最大的问题是卒中预防,而我们有了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比过去几十年使用的华法林作用更好、更安全。根据英国的数据,既往每年房颤导致的脑卒中都在明显增长,但在年NOAC被广泛使用后,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已拐头向下,这就是房颤治疗的最大革命。

房颤治疗的另一个革命是导管消融,导管消融可以治愈房颤。22年前中国完成了第一例房颤的导管消融术,现在一年能做到八九万例,发展迅速。我们现在的房颤、室上速射频消融数量已经与欧洲相当,到年有可能会达到20万~30万,达到美国的水平。

此外,左心耳封堵术也可以预防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再加上房颤的综合管理和筛查技术,很多房颤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诊治与管理。

马教授欣慰地表示,我国房颤治疗现状已进入大幅改善的阶段,城市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不大。我们的问题在农村,通过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和科学素养,估计未来5~10年农村问题也能解决。

展望任重道远,总体乐观

最后,我们请马教授分享了他的研究重点和对心血管领域未来的展望。目前,他的研究重点还是集中在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方面。而他瞄准的是,房颤治疗中很多重大的没有回答的问题,如房颤患者的降压目标是多少?SPRINT研究显示一般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80mmHg以下更好,但对于房颤患者的降压目标并不清楚。而马教授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旨在回答这个问题,该研究计划入组例,为期5~6年。另如,房颤合并心力衰竭,导管消融是否更好?目前也尚无结论,同样需要进行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时间少则5~6年,多则10年。

这类重大的研究即使是在国际上也很难实施,现在中国终于可以做了。此外,在房颤患者管理、监测、筛查方面,都有很多尚未回答的问题,需要逐步开展一系列的研究。马教授说,他们的研究要回答全世界房颤领域的重大问题,而不只是我国的问题。

对于心血管领域的发展,马教授认为,基础保健仍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未来可能会有突破,人工智能领域未来10~20年也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最重要的则是心血管疾病的防控,特别是高血压的管理。虽然任重道远,但总体上,是非常乐观的。

与马教授的交流总是令人如沐春风,虽然对于过往的历练他一直云淡风轻,并无过多强调,但我们知道,“大内顶级高手”一定不是轻轻松松就能练就的,正如他所说的“老老实实做医生”、“打好基本功”、“教学相长”,由此才能“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他的积极乐观也时时鼓舞着我们,对中国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未来、对中国学者充满信心。推荐阅读高血压的七个真相,最后一个出乎意料!-06-05他汀应该怎么吃?有什么使用禁忌?这10个问题要注意!-06-01这份“吃药忌口清单”最好背下来!可以救命!-06-07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