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点点滴滴了解患者疾苦,力所能及解决病人困 [复制链接]

1#

楚天都市报7月24日讯(记者郑晶晶摄影记者王永胜通讯员陈露余宇实习生杨宏泳)20年来坚持把专家团队派往西藏、宁夏等省份的边远地区,筛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后接到江城免费治疗,力争到今年底实现救助名贫困先病患儿的目标。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围绕“医疗扶贫,爱心济困”这一目标所做的不懈努力,令人赞赏与尊敬。(见本报近日连续报道)

一边履行治病救人的医者使命,一边承担扶危济困的社会责任,以“微笑伯伯”陶凉院长为首的专家团队,让“亚心”崛起为中国民营医疗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楚天都市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为贫困患者直接减免治疗费用外,在整个就诊与治疗环节中,医院还想方设法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争取公益援助,赢得了患者的良好口碑。

每晚腾出门诊大厅,供患者家属打地铺

三伏天的武汉,酷热难当。7月22日晚8时许,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医院门诊大厅时,一股清凉扑面而来——花花绿绿的地垫、天南海北的口音,患者家属们在搭好的地铺上,或坐着或躺着歇息。

38岁的刘先生家在广水农村,靠种地和打零工养活一家5口。5岁的小儿子出生后查出复杂先心病,他和妻子辛苦干活,好不容易攒了钱带孩子来武汉住院。儿子过几天做手术,妈妈晚上在病房里陪着,刘先生听说医院夜间开放门诊大厅供患者家属打地铺,整晚有空调还不收钱,就买来泡沫地垫到这里凑合一下,“儿子治病重要,能省一点是一点。”

55岁的赵女士和妹妹陪母亲从*冈来武汉做手术,她们已经打了好几晚地铺了。赵女士说,母亲做完手术后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她们虽然没法在身边照顾,但在门诊大厅打地铺,感觉离母亲近一些,安心一些。“第一天打地铺我们还有点不放心,后来看见工作人员每天傍晚都会仔细清扫消*地面,晚上还有人核实患者家属身份,有专职保安通宵值守,感觉踏实多了。”医院的贴心周到,让赵女士姐妹俩很感动。

医院院长陶凉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医院很大一部分患者来自外地,其中不少人家庭贫困,经济压力很大。为帮贫困患者及家属减轻经济压力,该院自年开始推出一项惠民举措——每晚腾出门诊大厅,清扫消*后,打开空调让患者家属“打地铺”,让他们能够有个免费的住宿之地,每晚能够离自己的亲人更近一点,“医院管理上的工作量,但是很值得。”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医院开放大厅“打地铺”这一举措,9年来已惠及患者家属数万人次。

社工团队深入病房,了解患者实际困难

王女士来自大冶农村,26岁的她却命运多舛,母亲患有精神病,丈夫因车祸导致脑部受损、智力低下,全家仅靠她一人打工支撑。

近日,王女士因二尖瓣狭窄导致心衰被送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她需进行换瓣手术。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数万元的手术费用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住院期间她常常以泪洗面。医院的社工在了解到她的家庭状况后,主动为其准备了大病救助的申报材料,并经过多方努力成功为她办理了慈善救助。

术前,对于换生物瓣还是机械瓣,王女士和家属有诸多顾虑。社工邀请管床医生、手术医生与患者沟通,结合患者的意愿及病情,建议她换生物瓣膜。之后,陶凉教授医疗团队为其成功手术,并尽力在每个环节为其节省费用。出院时,通过各种减免,她自己只需承担近2万元,不到全部费用的1/4。王女士出院后,特意绣了一幅十字绣寄给医院的医护人员,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和热心帮助。

据了解,武汉医院设有专门的患者服务部,安排社工每天探视住院患者,及时了解他们的疾苦并尽力协助解决。社工会给医生提供全面的患者信息,以帮助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不仅仅只是从疾病上考虑。患者综合信息越多时,有助于让医疗决策越全面,这样既保证患者治疗安全,又体现人性化服务,让患者能够更加安心治疗。

除了社工外,在武汉医院,还有不少在住院期间曾经受到过帮助的患者,出院后利用休息时间前来当志愿者,为其他病人提供咨询和建议。65岁的余女士就是其中一名志愿者,她是一名瓣膜病患者,于5年前在医院完成手术并获得费用减免。她说,住院期间陶凉教授等医护人员、社工与志愿者们对她的帮助、关心和鼓励让她感念于心,出院后也决定加入进来,如今已经当了3年志愿者,“我是被医院的好医护、好社工、好志愿者们感动了。”

不仅治疗心脏疾病,还要呵护患者心理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也是医学界流行的一句名言。在武汉医院,医护人员除了努力做好治病救人的工作外,也特别注意呵护患者的心理。

14岁女孩果果(化名)来自河南农村,是家中3个孩子的老大。因家境困难延误了病情,来到医院时已拖成了心脏瓣膜病晚期。当时果果心功能极差,手术风险巨大,但她一直表现得很坚强。陶凉院长亲自主刀为其成功手术,并特别嘱咐医护人员,要好好照顾果果。

在重症监护室时,果果刚开始情绪一直有些低落,这也影响了她的术后恢复。为了让她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护士每天给她扎各式各样的漂亮辫子,让她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每次医生护士问果果想吃什么,她总是摇摇头,后来医护人员无意中知道,果果很想吃火龙果和西瓜,但是懂事的她知道爸爸妈妈为了给自己治疗,已经借了很多钱,不忍心再增加他们的负担。得知这一情况后,重症监护室主任刘彬自掏腰包,每天给果果买水果吃。漂亮的辫子、每天不间断的水果、亲切的鼓励,让笑容重新绽放在果果的脸上,她的身体也恢复得越来越好。

郧西一名年过六旬的婆婆,10年前因主动脉夹层在当地无法医治,被送到武汉医院,经陶凉教授团队成功手术并获得爱心基金资助。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常给她义务带饭、带汤,管床医护一有空就陪她聊天、开导她、给她讲别的病人的故事,让她打消顾虑,燃起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出院后她身体恢复得不错,前不久特地托武汉的亲戚带来一封信,说感恩医护人员,有生之年不知如何报答,希望日后能够捐献遗体用作医学研究,以传递这份大爱……

以心换心,赢得患者良好口碑。以陶凉院长为核心的武汉医院医护团队,用责任、真情和担当,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医疗扶贫之路,也走出了一条通往患者内心的医患信任之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