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2021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2H3130
TUhjnbcbe - 2024/10/4 1:37:00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2H工业机电工程安装技术

2H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2H机械设备安装程序和要求

一、机械设备安装的一般程序

机械设备安装的一般程序为:施工准备

设备开箱检查

基础测量放线

基础检查验收

垫铁设置

设备吊装就位

设备安装调整

设备固定与灌浆

设备零部件清洗与装配

润滑与设备加油

设备试运行

工程验收。

二、机械设备安装的一般要求

(一)施工准备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

对机械设备安装有关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进行自审和会审,编制施工方案长进行技术交底。大型、复杂的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设计进场计划,劳动力、材料、机具等资源使用计划,有序组织进场

(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以下简称《通用规范》)第1.0.4条规定:“安装的机械设备、主要的或用于重要部位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和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明。”

(2)对于拆迁设备、旧设备因精度达不到使用要求,其施工及验收要求,则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另行商定。

(3)有的设备虽有出厂合格证,但实际进场时发现存在问题或缺陷,应视为不合格产品,不得进行安装。

(4)对工程中用量很大的主要材料,或者用量不大,但用于重要部位的材料,不允许有质量问题或错用。例如,高强度螺栓质量问题、风机叶片的材质问题、高压管因材质引起的爆裂、锅炉耐热合金钢管的错用引发质量事故等,一旦出现问题将给工程造成重大损失。

(5)《通用规范》第1.0.5条规定:“设备安装中采用的各种计量和检测器具、仪器、仪表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计量法规的规定,其精度等级,不应低于被检对象的精度等级。”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中采用的各种计量和检测器具、仪器、仪表和设备,必须经过检定、校准合格,其精度等级满足被检测项目的精度要求。

(6)参加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的作业人员须经培训合格,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持证上岗。

现场设施应具备开工条件

现场设施应满足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需要。如临建设施、作业场所、运输道路、电源、水源、照明、通信、网络、消防等。

(二)设备开箱检查

机械设备开箱时,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参加,按下列项目进行检查和记录:

(1)箱号、箱数以及包装情况;

(2)设备名称、规格和型号,重要零部件需按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3)随机技术文件(如使用说明书、合格证明书和装箱清单等)及专用工具;

(4)有无缺损件,表面有无损坏和锈蚀;

(5)其他需要记录的事项。

(三)基础测量放线

设定基准线和基准点的原则

(1)设定基准线。基础测量放线是实现机械设备平面乃至空间位置定位要求的重要环节,设备安装的定位依据通常称为基准线(平面)和基准点(高程)。一般情况下,承担土建工程的施工单位,在移交厂房和基础条件的同时,一并移交测量网点,包括至关重要的主轴线。

(2)设定基准线和基准点,通常应遵守下列原则:

1)安装检测使用方便;

2)有利于保持而不被毁损;

3)刻划清晰容易辨识。

基准线和基准点的设置要求

(1)机械设备就位前,按工艺布置图并依据测量控制网或相关建筑物轴线、边缘线、标高线,划定安装的基准线和基准点。

(2)基准线和基准点由专门的测量人员用测量仪器按测量规程设定。当因辅助安装、设备检修检测需要时,可由安装人员根据已有的基准线和基准点临时引出辅助基准线和基准点使用。

(3)对于与其他设备有机械联系的机械设备,应划定共同的安装基准线和基准点。

(4)平面位置安装基准线与基础实际轴线或与厂房墙、柱的实际轴线、边缘线的距离,其允许偏差为±20mm。

(5)对于与其他设备无机械联系的机械设备,其定位基面、线或点与安装基准线的允许偏差为±2mm,与安装基准点的允许偏差为±1mm。

永久基准线和基准点的设置要求

(1)需要长期保留的基准线和基准点,则应设置永久标板和永久基准点,最好采用铜材或不锈钢材制作,用普通钢材制作需采取防腐措施,例如涂漆或镀锌。

(2)永久中心标板和基准点的设置通常是在主轴线和重要的中心线部位,应埋设在设备基础或现浇楼板框架的混凝土内。

例如:烧结机的主轴线(纵向中心线)和头部大星轮轴线(横向中心线)。

(3)永久中心标板和基准点的设置必须先给出布置图,并对各中心标板和基准点加以编号,由测量人员测量和和刻线,并提交测量成果。记录有实测结果的永久中心标板和基准点布置图,应作为交工移交给建设单位保存和存入档案。

(4)对于重要、重型、特殊设备需设置沉降观测点,用于监视、分析设备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基础的变化情况。如汽轮发电机组、透平压缩机级、大型储罐等。

(四)基础检查验收

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检查验收

(1)由基础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提供设备基础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安装单位主要核查基础养护时间及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若对设备基础的强度有怀疑时,可请有检测资质的工程检测单位,对基础的强度进行复测。

(3)设备基础有预压和沉降观测要求时,应经预压合格,并胡预压和沉降观测详细记录。

设备基础的位置、标高、几何尺寸检查验收

(1)基础的位置、标高、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图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的规定,并有验收资料或记录。

(2)设备安装前按照规范允许偏差对设备基础位置、标高和几何尺寸进行复检。

(3)基础的位置、标高、几何尺寸测量检查主要包括基础的坐标位置,不同平面的标高,平面外形尺寸、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和凹穴尺寸,平面的水平度,基础立面的铅垂度,预留孔的中心位置、深度和孔壁铅垂度,预埋板或其他预埋件的位置、标高等。

(4)检查基础坐标、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测量,并取其中的最大值。

设备基础外观质量检查验收

(1)基础外表面无裂纹、空洞、掉角、露筋。

(2)基础表面和预留孔应清除干净。

(3)预留孔洞内无露筋、凹凸等缺陷。

(4)放置垫铁的基础表面平整,中心标板和基准点埋设牢固、标记清晰、编号标准。

预埋地脚螺栓检查验收

(1)直埋地脚螺栓中心距、标高及露出基础长度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中心距应在其根部和顶部沿纵、横两个方向测量,标高应在其顶部测量。

(2)直埋地脚螺栓的螺母和垫圈配套,螺纹和螺母保护完好。

(3)活动地脚螺栓锚板的中心位置、标高、带槽或带螺纹锚板的水平度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4)T形头地脚螺栓与基础板按规格配套使用,埋设T形头地脚螺栓基础板牢固、平正,地脚螺栓光纤部分和基础板刷防锈漆。

(5)安装胀锚地脚螺栓的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10MPa,基础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有裂缝的部位不得使用胀锚地脚螺栓。

设备基础常见质量通病

(1)基础上平面标高超差。高于设计或规范要求会使二次灌浆高度过低,低于要求会使二次灌浆层高度过高,影响二次灌浆的强度和质量。

(2)预埋地脚螺栓位置、标高超差。地脚螺栓中心线偏移过大会使设备无法正确安装,标高偏差过大会使设备无法正确固定。

(3)预埋地脚螺栓孔深度超差。过浅会使地脚螺栓无法正确埋设。

(五)垫铁设置

通过调整垫铁高度来找正设备的标高和水平。通过垫铁组把设备的重量、工作载荷和固定设备的地脚螺栓预紧力,均匀传递给基础。

垫铁的设置要求

(1)每组垫铁的面积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规范》的规定。

(2)垫铁与设备基础之间的接触良好。

(3)每个地脚螺栓旁边至少应有一组垫铁,并设置在靠近地脚螺栓和底座主要受力部位下方。

(4)相邻两组垫铁之间的距离,宜为~mm。

(5)设备底座有接缝处的两侧,各设置一组垫铁。

(6)每组垫铁的块数不宜超过5块,放置平垫铁时,厚的宜放在下面,薄的宜放在中间,垫铁厚度不宜小于2mm。

(7)每组垫铁应放置整齐平稳,接触良好。设备调平后,每组垫铁均应压紧。

(8)设备调平后,垫铁端面露出设备底面外缘,平垫铁宜露出10~30mm,斜垫铁宜露出10~50mm,垫铁组伸出设备底座面的长度应超过设备地脚螺栓的中心。

(9)除铸铁垫铁外,设备调整完毕后各垫铁相互间用定位焊焊牢。

无垫铁设备安装施工要求

(1)根据设备重量、底座结构,确定临时支撑件或调整螺钉的位置和数量。

(2)设备底座上设有安装用调整螺钉时,其调整螺钉支承板上表面水平度允许偏差不大于1/。

(3)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自密灌浆料,捣实灌浆层,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时,播出调整工具,再次坚固地脚螺栓,复查设备精度,将临时支撑件的空隙用灌浆料填实。

(六)设备吊装就位

运输吊装

(1)设备运输吊装属于一般的超重运输作业,应按照有关的超重运输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2)特殊运输吊装作业场所、大型或超大型构件和设备运输吊装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3)随着技术进步,计算机控制和无线遥控液压同步提升新技术在大型或超大型构件和设备安装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例如,电视塔钢天线、大型轧机牌坊、超大型龙门吊、石化反应塔、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等。

设备就位

设备就位前,应经检查确认下列工作:

(1)设备运至安装现场经开箱检查验收合格;

(2)设备基础经检验合格,混凝土基础达到强度;

(3)除去设备底面的泥土、油污、与混凝土(含二次灌浆)接触部位油漆;

(4)二次灌浆部位的设备基础表面凿成麻面且不得有油污;

(5)清除混凝土基础表面浮浆、地脚螺栓预留孔内泥土杂物和积水;

(6)垫铁和地脚螺栓按技术要求准备并放置。

(七)设备安装调整

设备定位

将设备固定在正确位置,设备的相应部位处于水平或铅垂状态,设备中心、轴线、位置高度初步对准坐标和标高。

设备调整

设备的水平度调整(找平)、坐标位置调整(找正)、高度调整(找标高)是一个综合调整的过程,当对其中一个项目进行调整时,对其他项目可能产生影响,全部项目调整合格,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一般借助于专用工机具,在纵、横、垂直三维方向移动设备来进行。

(1)设备找平

1)通常在设备精加工面上选择测点,用水平仪进行测量,通过调整垫铁高度将其调整到设计或规范规定的水平状态。

2)有立柱加工面或垂直加工面的设备,设备水平度要求是以垂直度来保证的。

3)有的设备或部位,需要按一定的斜度要求处于倾斜状态,是由度量水平的差值计算;或用专用斜度规、角度样板间接检测。例如,回转窑支承托轮、线材精轧机本体45°斜面底座等。

(2)设备找正

1)中心线调整。安装中通过移动设备的方法,使设备以共指定的基线对准设定的基准线,包含对基准线的平行度、垂直度和同轴度的要求,使设备的平面坐标位置沿水平纵横方向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2)常用设备找正检测方法:钢丝挂线法,检测精度为1mm;放大镜观察接触法,检测精度为0.05mm;导电接触讯号法,检测精度为0.05mm;高精度经纬仪、精密全站仪测量法可达到更精确的检测精度。

(3)设备找标高

1)标高调整。通过调整垫铁高度,使设备以其指定的基线或基面对准设定的基准点,使设备的位置沿垂直方向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2)设备找标高的基本方法是利用精密水准仪,通过基准点来测量控制。

(4)设备找平、找正、找标高的测点

1)测点选择的部位:一般选择在设计或设备技术文件指定的部位;设备的主要工作面;部件上加工精度较高的表面;零部件间的主要结合面;支承滑动部件的导向面;轴承座分面、轴颈表面、滚动轴承外围;设备上应为水平或铅垂的主要轮廓面。

2)先进的测量仪器、设备已广泛地应用于设备的安装检测,如电子水准仪、电子水平仪、激光经纬仪、传感器以及机器人测量仪等。

(八)设备固定与灌浆

设备固定

(1)除少数可移动机械设备外,约大部分机械设备需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设备基础上。

(2)对于解体设备应先将底座就位固定后,再进行上部设备部件的组装。

设备灌浆

(1)设备灌浆分为一次灌浆和二次灌浆。一次灌浆是设备粗找正后,对地脚螺栓预留进行的灌浆。二次灌浆是设备精找正、地脚螺栓紧固、检测项目合格后对设备底座和基础间进行的灌浆。

(2)设备灌浆可使用的灌浆料很多,例如:细石混凝土、无收缩混凝土、微膨胀混凝土和其他灌浆料(如CGM高效无收缩灌浆料、RG早强微胀灌浆料)等,其配制、性能和养护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

(九)零部件清洗与装配

设备零部件装配主要程序

(1)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进行装配。

(2)按照先零件、再组件、到部件的顺序进行装配。

(3)先主机后辅机,由部件进行总装配。

常见的零部件装配

(1)常见的零部件装配有:螺栓或螺钉连接坚固,键、销、胀套装配,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装配,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装配,传动带、链条、齿轮装配,密封件装配等。

(2)螺纹连接件装配

1)螺纹在连接按其坚固要求坚固。有规定预紧力的螺纹连接,在坚固时应按预紧力要求并作测量,如有密封要求的容器、设备上的重要螺纹连接件等。

2)有预紧力要求的螺纹连接常用坚固方法:定力矩法、测量伸长法、液压拉伸法、加热伸长法。

(3)过盈配合件装配

过盈配合件的装配方法,一般采用压入装配、低温冷装配和加热装配法,而在安装现场,主要采用加热装配法。

(4)对开式滑动轴承装配

对开式滑动轴承的安装过程,包括轴承的清洗、检查、刮研、装配、间隙调整和压紧力的调整。

1)轴瓦的刮研

一般先刮下瓦,后刮上瓦;刮研应在设备上所有零件装上,轴瓦与轴颈的接触点数不低于规范的要求。

2)轴承安装

轴承的安装包括轴瓦与轴承座和轴承盖的安装。安装轴承座时,必须把轴瓦半在轴承座上,再按轴瓦的中心进行调整,在同一传动轴上的所有轴承的中心应在同一轴线上。

3)轴承间隙的检测及调整

顶间隙:轴颈与轴瓦的间隙可用压铅法检查,钢丝直径不宜大于项间隙的3倍。

侧间隙:轴颈与轴瓦的侧间隙采用塞尺进行测量,单侧间隙应为项间隙的1/2~1/3。

轴向间隙:对受轴向负荷的轴承还应检查轴向间隙,检查时,将轴承推至极端位置,然后用塞尺或千分表测量。

(十)润滑与设备加油

按润滑剂加注方式,一般划分为分散润滑和集中润滑。

分散润滑通常由人工式加注润滑剂,设备试运行前对各润滑点进行仔细检查清洗,保证润滑部位洁净,润滑剂选用按设计和用户要求确定,加注量适当。

集中润滑通常由润滑站管路及附件组成润滑系统,通过管道输送定量的有压力的润滑剂到各润滑点。

(十一)设备试运转

设备试运转应按安装后调试、单体试运转、无负荷联动试运转和负荷联动试运转四个步骤进行:

安装后的调试。包括:润滑、液压、气动、冷却、加热和电气及操作控制等系统单独模拟调试合格;按生产工艺、操作程序和随机技术文件要求进行各动作单元、单机直至整机或成套生产线的工艺动作试验完成。

单体试运转。按规定时间对单台设备进行全面考核,包括单体无负荷试运转和负荷试运转。单体负荷试运转只是对于无需联动的设备和负荷联动试运转规定需要做单体负荷试验的设备才进行。设备单体试运转的顺序是:先手动,后电动;先点动,后连续;先低速,后中、高速。

无负荷联动试运转。主要是检查整条生产线或联动机组中各设备相互配合及按工艺流程的动作程序是否正确,同时出检查联锁装置是否灵敏可靠,信号装置是否准确无误。无负荷联动试运转应按设计规定的联动程序进行或模拟进行。

负荷试运转。在投料的情况下,全面考核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考核设备的性能、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检验设计是否符合和满足正常生产的要求。负荷联动试运转应按生产工艺流程进行,需要进行热负荷试运转的设备(如工业炉设备),则往往伴随着试生产进行。

(十二)工程验收

通常按照合同中约定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来界定。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验收程序一般按单体试运转、无负荷联动试运转和负荷联动试运转三个步骤进行。

无须联动试运转的工程,在单体试运转合格后即可办理工程验收手续;须经联动试运转的工程,则在负荷联动试运转合格后方可办理工程验收手续。

无负荷单体和联动试运转规程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并负责试运转的组织、指挥和操作,建设单位及相关方人员参加。负荷单体和联动试运转规程由建设单位负责编制,并负责试运转的组织、指挥和操作,施工单位及相关方可依据建设单位的委托派人参加,配合负荷试运转。

无负荷单体和联动试运转符合要求后,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质量监督部门办理工程及技术资料等相关交接手续。

工程验收合格,符合合同约定、设计验收规范要求,应即时输工程验收。

2H机械设备安装精度的控制

一、影响设备安装精度因素

设备基础

设备基础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强度和沉降。设备安装调整检验合格后,基础强度不够,或继续沉降,会引起安装偏差发生变化。

垫铁埋设

垫铁埋设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承载面积和接触情况。垫铁承受载荷的有效面积不够,或垫铁与基础、垫铁与垫铁设备之间接触不好,会造成设备固定不牢,引起设备安装位置发生变化,也可能导致设备振动超标的现象发生。

设备灌浆

设备灌浆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强度和密实度。地脚螺栓预留孔一次灌浆、基础与设备之间二次灌浆的强度不够、不密实,会造成地脚螺栓和垫铁出现松动,引起设备安装位置发生变化。

地脚螺栓

地脚螺栓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坚固力和垂直度。地脚螺栓坚固力不够,安装或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偏移而不垂直,螺母(垫圈)与设备的接触会偏斜,局部还可能产生间隙,受力不均,会造成设备固定不牢引起设备安装位置发生变化。

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仪器精度、基准精度、技能水平和责任心。

(1)选用测量仪器和检测工具精度等级过低,划定的基准线、基准点实际偏差过大,测点部位选择不当,会导致设备安装误差超过允许偏差范围。

(2)操作误差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技能水平和责任心。操作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应将操作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设备制造与解体设备的装配

(1)设备制造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设备制造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对安装精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且此类问题多数无法在现场处理,因此设备出厂前的质量检验至关重要。

(2)解体设备的装配精度将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质量。

解体设备的装配精度包括:各运动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精度,配合面之间的配合精度和接触质量。

1)各运行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精度。现场组装大型设备各运动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精度包括直线运动精度、圆周运动精度、传动精度等。

主要影响:产生运行误差。如大型滚齿机安装时或传动链末端的涡轮副因安装精度超差,产生运行误差,影响加工齿轮的加工精度。

2)配合面之间的配合精度和接触质量。配合精度是指配合表面之间达到规定的配合间隙或过盈的接近程度;接触质量是指配合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和分部情况。

主要影响:相配零件之间接触变形的大小,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和寿命,如齿轮合。

(3)设备基准件的安装精度

设备基准件的安装精度包括:标高差、水平度、铅垂度、直线度、平等度等。

设备基准件的安装精度影响:设备各部件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和相对运动精度。如龙门刨床的床身导轨的直线度和导轨之间的平行度将影响工作台的直线运动精度。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设备基础温度变形、设备温度变形和恶劣环境场所。

(1)设备基础温度变形。例如大型设备(如机床)的基础尺寸长、大、深,当气温变化时,由于基础上下温度变化不一致,气温升高时,上部温度比下部高,设备基础中间上拱;气温下降时,上部温度比下部低,设备基础中间下陷。

(2)设备温度变形。例如运行时,由于工作状态可能产生大量的热量,各零部件受热而产生变形,影响安装精度。例如,汽轮机转子几个支承因受热条件不同,零部件将处于不同的温度场,产生不同的热变形,导致转子中心位置改变。

(3)恶劣环境场所。主要是生产与安装工程同时进行,严重影响作业人员视线、听力、注意力等,可能造成的安装质量偏差。

二、设备安装精度的控制

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着手,尤其强调人的因素,应选择派具有相应技能水平和责任心的人员,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配备必要的施工机械和满足精度等级的测量器具,在适宜的环境下操作,提高安装精度。

必要时抵消过大的装配或安装累积误差,在适当位置利用补偿件进行调节或修配。

设备安装精度的偏差控制

(1)偏差控制要求

有利于抵消设备附属件安装后重量的影响;有利于抵消设备运转时产生的作用力的影响;有利于抵消零部件磨损的影响;有利于抵消摩擦面间油膜的影响。

(2)引起偏差的主要方面

1)补偿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偏差

机械设备安装通常是在同一环境温度下进行的,许多设备在生产运行进则处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例如,汽轮机、干燥机在运行中能蒸汽,温度比与之连接的发电机、鼓风机、电动机高,在对这类机组的连轴器装配定心时,应考虑温差的影响,控制安装偏差的一端(发电机、鼓风机、电动机),调整两轴线倾斜时,上部间隙小于下部间隙,调整两端面间隙时选择较大值,使运行中温度变化引起的偏差得到补偿。

2)补偿受力所引起的偏差

机械设备安装通常仅在自重状态下进行,设备投入运行承载后,安装精度的偏差有的会发生变化。例如,带悬臂转动机构的设备,受力后向下和向前倾斜,安装时就一堆人骗人吗悬臂水平的偏差方向和轴线与机组中心线垂直度的方向,使其能补偿受力引起的偏差变化。

3)补偿使用过程中磨损所引起的偏差

装配中的许多配合间隙是可以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选择的,例如,齿轮的啮合间隙、可调轴承的间隙、轴封等密封装置的间隙、滑道与导轮的间隙、导向键与槽的间隙等。设备运行时,这些间隙都会因磨损而增大,引起设备在运行中振动或冲击,安装时间隙选择调整适当,能补偿磨损带来的不良后果。

4)相互补偿设备安装精度偏差

连续生产机组是由许多单体设备组成的,在安装中将各个单体设备安装的允许偏差从整个机组考虑,控制其偏差方向,合理排列和分布,不产生偏差积累,而是相互补偿的效果,对机组的运行是很有益的。例如,控制相邻辊道轴线与中心线垂直度偏差。

2H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2H电气设备安装程序和要求

一、电气安装程序

(一)电气安装工程的一般施工程序

埋管、埋件

设备安装

电线、电缆敷设

回路接通

检查、试验、调试

通电试运行

交付使用。

(二)电气设备的施工程序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施工程序

开箱检查→干净搬运→设备就位→吊芯检查→附件安装→滤油、注油→交接试验→验收。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是否需要吊芯检查,应根据变压器的大小、制造厂规定、存放时间、运输过程中有无异常和建设单位要求而确定。

高压电器及成套配电设备的施工程序

(1)电抗器的安装程序:基础检查→开箱检查→交接试验→电抗器吊装→电抗器找平、找正→电抗器固定→安装接地线。

(2)电容器的安装程序:开箱检查→基础框架制作安装→二次搬运→电容器安装→接线→送电前检查→送电运行验收。

(3)真空断路器的安装程序:真空断路器检查→操作机构检查→真空断路器就位→机械及电气性能试验。

(4)六氟化硫断路器安装程序:开箱检查→本体安装→充加六氟化硫→操作机构安装→检查、调整→绝缘测试→试验。

(5)隔离开关的安装工序:开箱检查→本体安装→操作机构安装→调整。

(6)成套配电设备的安装程序:开箱检查→二次搬运→安装固定→母线安装→二次回路连接→试验调整→送电运行验收。

二、电气设备的施工技术要求

(一)电气设备的安装要求

电气设备的安装前应对相关建筑工程、导轨及基础进行检查和验收。

电气设备和器材安装前的存放、保管期限应符合厂家要求。

(1)设备和器材安置稳妥,不得损坏。

(2)保管环境条件应具备防火、防潮、防尘等措施。

电气设备在起吊和搬运中,受力点位置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1)吊装和搬运时,应保护好电气设备瓷部件不受损伤。

(2)油浸电力变压器搬运中,应防止变压器发生冲撞、超范围的倾斜或倾倒。

电气设备安装用的坚固件应采用镀锌制品或不锈钢制品。

绝缘油应经严格过滤处理,其电气强度及介质损失角正切值和色谱分析等试验合格后才能注入设备。

接线端子的接触表面应平整、清洁、无氧化膜,并涂以电力复合脂。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要可靠。

单体设备的安装要求。

(1)互感器安装就位后,应该将各接地引出端子良好接地。暂时不用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应短路后再接地。零序互感器安装时,要注意与周围的导磁休或带电导体的距离。

(2)断路器及其操作机构联动应无卡阻现象,分、合闸指示正确,开关动作正确可靠。

(3)电抗器安装要使线圈的绕向符合设计要求。

(4)电容器的放电回路应完整且接地刀闸操作灵活。

成套配电设备的安装要求

(1)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环形布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型钢露出最终地面高度宜为10mm,但手车式柜体的基础型钢露出地面的高度应按产品技术说明书执行。基础型钢的两端与接地干线应焊接牢固。

(2)柜体间及柜体与基础型钢的连接应牢固,不就焊接固定。

(3)成列安装柜体时,宜从柜体一侧向另一侧安装;柜体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4)柜体内设备、器件、导线、端子等结构间的连接需全面检查,松动处必须坚固。

(5)固定式柜、手车式柜和抽屉式柜的机械闭锁、电气闭锁应动作准确可靠,触头接触应紧密;抽屉单元和手车单元应能轻便灵活拉出和推进,无卡阻碰撞现象;二次回路连接插件应接触良好并有锁紧措施。

(6)手车单元接地触头可靠接地:手车推进时接地触头比主触头先接触,手车拉出时接地触头比主触头后断开。

(7)同一功能单元、同一种形式的高压电器组件插头的接线应相同,能互换使用。

(二)交接试验内容及注意事项

通常交接试验内容:测量绝缘电阻、交流耐压试验、测量直流电阻、直流耐压试验、泄漏电流测量、绝缘油试验、线路相伴检查等。

(1)油浸电力变压器的交接试验内容:绝缘油试验,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测量变压器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测量铁芯及夹件的绝缘电阻,检查所有分接的变化比,检查三相变压器级别,非纯瓷套管试验,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绕组连同套管交流耐压试验等。

(2)真空断路器的交接试验内容:测量绝缘电阻,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电阻,交流耐压试验,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同期性,测量断路器合闸时触头弹跳时间,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线圈绝缘电阻及直流电阻,测量断路器操动机构试验。

(3)六氟化硫断路器交接试验内容:测量绝缘电阻,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电阻,交流耐压试验,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线圈绝缘电阻及直流电阻,测量断路器操动机构试验,测量断路器内六氟化硫气体含水量。

(4)电力电缆的交接试验内容:测量绝缘电阻、交流耐压试验、测量直流电阻、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线路相位检查等。

交接试验注意事项

(1)在高压试验设备和高电压引出线周围,均应装设遮拦悬挂警示牌。

(2)进行高电压试验时,操作人员与高电压回路间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例如,电压等级6~10kv,不设防护栏时,最小安全距离为0.7m。

(3)高压试验结束后,应对直流试验设备及大电容的被测试设备多次放电,放电时间至少1min以上。

(4)断路器的交流耐压试验应在分、合闸状态下分别进行。

(5)成套设备进行耐压试验时,宜将连接在一起的各种设备分离开来单独进行。

(6)做直流耐压试验时,试验电压按每级0.5倍额定电压分阶段升高,每阶段停留1min,并记录泄漏电流。

(三)电气设备通电检查及调整试验

电气设备通电条件

电气设备系统通电条件是确认配电设备和用电设备安装完成,其型号、规格、安装位置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并验收合格,电气交接试验合格,所有建筑装饰工作完成并清扫干净,电气设备通电环境整洁。

通电检查及调整试验

(1)检查有关一、二次设备安装接线应全部完成,所有的标志应明显、正确和齐全。要先进行二次回路通电检查,然后再进行一次回路通电检查。

(2)一次回路经过绝缘电阻测定和耐压试验,绝缘电阻值均符合规定。二次回路中弱电回路的绝缘电阻测定和耐压试验按制造厂的规定进行。

(3)已具备可靠的操作(断路器等)、信号和合闸等二次各系统用的交、直流电源。

(4)电流、电压互感器已经过电气试验,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无开路现象,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无短路现象。

(5)检查回路中的继电器和仪表等均经校验合格。

(6)检验回路的断路器及隔离开关都调整好,断路器经过手动、电动跳合闸试验。

二次回路通电检查注意事项

(1)接通二次回路电源之前,应再次测定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确保无接地或短路存在,核对操作和合闸回路的熔断器和熔丝是否符合设计规定。

(2)应将需检查回路与已运行回路以及暂不检验的回路之间的连线断开,以免引起误动作。暂不检验的二次回路熔断器应全部取下。

(3)进行二次回路动作检查时,不应使其相应的一次回路(如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等)带有运行电压。

(4)远距离监控、操作设备时,设备附近必须设有专人监视动作,并保持联系。

(5)通电检查发现异常时,应立即断开电源,及时检查处理。

(6)带有微机保护装置的开关柜,应按照产品技术说明书执行。

受电步骤

(1)受电系统的二次回路试验合格,其保护整定值已按实际要求整定完毕。受电系统的设备和电缆绝缘良好。安全警示标志和消防设施布置到位。

(2)按已批准的受电作业指导书,组织新建电气系统变压器高压侧接受电网侧供电,通过配电柜按先高后低、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逐级试通电。

(3)试通电后,系统工作正常,可进行新建工程的试运行。

(四)供电系统试运行条件及安全要求

供电系统试运行的条件

(1)电气设备安装完整齐全,连接回路接线正确、齐全、完好。

(2)供电回路应核对相序无误,电源和特殊电源应具备供电条件。

(3)电气设备应经通电检查,供电系统的保护整定值已按设计要求整定完毕。

(4)环境整洁,应有的封闭已做好。

安全防范要求

(1)防止电气开关误动作的可靠措施。

例如,高压开关柜闭锁保护装置必须完好可靠,常规的“五防联锁”是防止误合、误分断路器;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地线;防止带电合接地开关;防止误入带电隔离。

(2)试运行开始前再次检查一次、二次回路是否正确,带电部分挂好安全标示牌。

(3)按工程整体试运行的要求做好与其他专业配合的试运行工作。及时准确地做好各回路供电和停电,保证供电系统试运行的安全进行。

(4)供电系统试运行期间,送电、停电程序实行工作票制度。电气操作要实行唱票制度。

(5)供电系统试运行期间的检查应按电气设备检修规程执行。

(6)电气操作人员应熟悉电气设备及其系统,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严格执行国家安全作业规定,熟悉有关消防知识,能正确使用消防用具和设备,熟知人身触电紧急救护方法。

2H输配电线路的施工要求

室外的输配电线路的主要形式是电力架空线路和电力电缆线路。室内的输配电线路主要形式是母线和电缆线路。

一、电力架空线路的施工要求

不同电压等级的架空线路,有不同的技术要求;电杆按材料分为木杆、钢筋混凝土杆(以下简称水泥杆)和金属杆,本条内容主要介绍35kv及以下的水泥杆架空线路。

(一)电杆线路施工工序

熟悉工程图纸,明确设计要求;

按施工图计算出工程量,准备材料和机具;

现场勘察,测量定位,确定线路走向;

按地理情况和施工机械开挖电杆基础坑;

电杆、横担、瓷瓶和各类金具检查及组装;

根据杆位土质情况进行基础施工和立杆;

拉线制作与安装;

放线、架线、竖线、绑线及连线;

送电运行验收,竣工资料整理。

(二)电杆线路的组成及材料要求

电杆线路由基础、电杆、导线、绝缘子、金具、避雷线及接地装置等组成。

电杆基础

预制底盘、卡盘用于木杆和水泥杆稳固;钢筋混凝土法兰和地脚螺栓基础适用于金属杆;拉线盘用于拉线锚固。

电杆

(1)按水泥杆产品形式分:整根杆、分段杆。

(2)按组成形式分:单杆、双杆(A字形、II字形、门形)等。

(3)按电杆用途和受力情况分为6种杆:

1)耐张杆。用于线路换位处及线路分段,承受断线张力和控制事故范围。

2)转角杆。用于线路转角处,在正常情承受导线转角合力;事故断线情况下承受断线张力。

3)终端杆。用于线路起止两端,承受线路一侧张力。

4)分支杆。用于线路中间需要分支的地方。

5)跨越杆。用于线路上有河流、山谷、特高交叉物等地方。

6)直线杆。用在线路直线段上,支持线路垂直和水平荷载并具有一定的顺线路方向的支持力。

(4)水泥材料要求

1)表面光洁平整,内外壁厚均匀,不应有露筋、跑浆现象。

2)水泥杆按规定检查时,不应出现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的宽度不应超过0.1mm,长度不应超过电杆的1/3周长。

3)杆长弯曲值不应超过杆长的1/。

架空导线

高压架空线的导线大都采用铝、钢铝复合金属组成的钢芯铝绞线或铝包钢芯铝绞线,避雷线则采用钢绞线或铝包钢绞线。低压架空线的导线一般采用塑料铜芯线。

架空线路的.、金具及材料要求

(1)横担

横担是装在在电杆上端,用来固定绝缘子架设导线的,有时也用来固定开关设备或避雷器等。横担主要是角钢横担、瓷横担等。

(2)金具

电杆、横担、绝缘子、接线等的固定连接需用的一些附件称为金具,常用的有M字形抱铁、U字形抱箍、接线抱箍、挂板、线夹、心形环等。

(3)材料要求

1)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

2)应热镀锌,遇有局部锌皮剥落者,除锈后应涂刷防锈漆。

架空线路绝缘子及材料要求

(1)绝缘子

绝缘子用来支持固定导线,使导线对地绝缘,并还承受导线的垂直荷重和水平拉力,绝缘子应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和足够的机械强度,常用的绝缘子有针式绝缘子、蝶式绝缘子和悬式绝缘子。

(2)材料要求

1)瓷件与铁件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

2)瓷釉光滑无裂纹。

接线

接线在架空线路中是用来平衡电杆各方向的拉力,防止电杆弯曲或倾倒,所以在承力杆(转角杆、终端杆)上均须装设拉线。常用的接线有:

(1)普通拉线(尽头接线),主要用于终端杆上,起拉力平衡作用;

(2)转角拉线,用于转角杆上,起拉力平衡作用;

(3)人字拉线(两侧拉线),用于基础不牢固和交叉跨越高杆或较长的耐张杆中间的直线杆,保持电杆平衡,以免倒杆、断杆。

(4)高桩拉线(水平拉线),用于跨越道路、河道和交通要道处,高桩拉线要保持一定高度,以免妨碍交通。

(三)电杆基坑施工及电杆组立

基坑施工

(1)基坑定位

一般地形的电杆测量定位用经纬仪、测量仪、水准仪实施,坐标和复杂地形的参数测量由全站仪、GPS测量仪实施。直线杆的顺线路方向位移,35kv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1%;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3%。

(2)卡盘安装

安装位置、方向、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深度允许偏差为±50mm。当设计无要求时,上平面距地面不应小于mm。

(3)基坑回填土

35kv架空电力线路基坑每填mm时夯实一次;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基坑每填mm时夯实一次。回填土后的电杆基坑培土高度应超出地面mm.

电杆组立

(1)分段金属杆接通常采用法兰和插接,法兰连接的螺栓坚固力矩符合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并加装防松或防卸装置;分段水泥杆对接采用焊接,焊接后的整杆弯曲度不应超过电杆长的2/。

(2)水泥杆立杆方法

1)电杆立杆方法有汽车起重立杆、三脚架立杆、人字抱杆立杆、架杆(顶、叉)立杆等。

2)单电杆直立后,倾斜度允许偏差:10kv以上的电杆不应大于杆长3/;10kv及以下的电杆不应大于杆直径的1/2。

3)为了施工安全,抱杆和架杆方法立杆时,顶部应设临时拉线控制,临时接线应均匀调节;架杆方法只能用于竖立和长度8m以下的水泥杆。

(四)横担安装

横担制作

一般横担用角钢制作,并进行镀锌处理;根据架空导线相数的不同,可做成二、三、四、五线横担。

横担安装

(1)直线金属横担可用U形螺栓固定到电杆上;耐张杆和转角杆横担可用两条直线横担组成,用四根穿民螺栓固定到电杆上。横担安装应平正,安装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2)瓷横担(全瓷式、胶装式)安装

1)直立安装时,顶端顺线路歪斜不应大于10mm;

2)水平安装时,顶端宜向上翘起5°~15°;

3)全瓷式瓷横担的固定处应加软垫。

横担安装位置要求

(1)10kv及以下直线杆的单横担应安装在负荷侧,90°转角杆(上、下)、分支杆和终端杆采用单横担,应安装在接线侧。

(2)边相的瓷横担不宜垂直安装,中相瓷横担应垂直地面。

(五)绝缘子安装要求

安装时应清除表面灰垢、附着物。安装应牢固,连接可靠,防止积水。

(六)接线制作安装

拉线制作

(1)镀锌钢丝拉线。采用镀锌钢丝合股组成的拉线,其股数不应少于3股。镀锌钢丝的单股直径不应小于4mm,绞全应均匀、受力相等,不应出现抽筋现象。

(2)钢绞线拉线。可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的钢绞线制作。

拉线安装要求

(1)拉线盘的埋设深度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2)当同一电杆上装设多条拉线时,各拉线的受力应一致;

(3)上把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m。

(七)导线架设

放线

(1)拖放法。它是将导线盘架设在线架上,采用人力或机械力牵行,进行拖放导线。

(2)展放法。它是将线盘架设在汽车上,一边行驶一边展放导线。

导线连接要求

(1)导线连接应接触良好,其接触电阻不应超过同长度导线电阻的1.2倍;

(2)导线连接处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其强度不应低于导线强度的95%;

(3)在任一档距的每条导线,只能有一个接头;

(4)不同金属、不同截面的导线,只能在杆上跳线处连接;

(5)导钳压连接前,要选择合适的连接管,其型号应与导线相符。

紧线要求

(1)根据导线的线径大小,选择与其相应规格的紧线器;

(2)紧线应分段进行,将导线固定在耐张杆悬式绝缘子上或蝶式绝缘子上;

(3)紧线时,对横担两侧的导线应同时收紧,避免横担受力不均而歪斜;

(4)注意导线的垂弧度,按照规定的垂度来松紧导线。

弧垂的观测与调整

(1)按当地环境测试、档距,从弧垂表或曲线表查找对应的弧垂度;

(2)通过目测或垂弧测量尺测量,检查弧垂是否达到要求,并调整紧线器。

导线在绝缘了上的固定方法

导线在绝缘子上的固定方法有顶绑法、侧绑法、终端绑扎法、耐张线夹固定导线法等。

(八)电力架空线路试验

测量线路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验收规范规定;

检查架空线路各相的两侧相位应一致;

在额定电压下对空载线路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3次;

杆塔防雷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焊接,测量杆塔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导线接头的温度,来检验接头的连接质量。

(九)架空线路与10/0.4kv变电所的连接

变电所按建筑结构分为室内型、半室外型和室外型,室外型变电所又分为双杆式露天型、地台式露天型和地台箱式变电所。

室内型和半室外型变电所

(1)室内型变电所包括高压电气设备、变压器和低压电气设备,架空线路高压侧电缆或母线与室内高压进线柜连接,适用于工业机电工程和建筑机电工程。

(2)半室外型变电所室内仅有低压电气设备,架空线路高压侧电缆或母线与地台式变压器高压端子连接,变压器低压端子的电缆或母线与室内低压进线柜连接。

室外型变电所

(1)室外双杆式露天型变电所由高压架空线路、低压架空线路、杆上变压器和电气设备组成。高压侧包括高压线、自动跌落式熔断器、避雷器及防雷引下线安装;低压侧包括低压线、配电箱及电度表箱安装;变压器安装的电杆上,与高压线、低压线和工作接地线连接。

(2)室外地台式露天型变电所的变压器安装在地台上,其他与双杆式露天型变电所相同。

(3)室外地台箱式变电所由高压架空线路、封闭箱内干式变压器和成套电气设备组成,架空线路高压侧电缆与箱内高压进线柜连接。

(十)现场临时用电架空线路的施工要求

工程施工现场变电所一般采用10/0.4kv半室外型和室外型变电所方式。本条适用于/V低压配电架空线路。

电杆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杆或专用木杆;木杆不得腐朽,其梢径不应小于mm。

横担和绝缘子

(1)直线杆和15°以下的转角杆,采用单横担、单绝缘子;跨越机动车道,采用单横担、双绝缘子;耐张杆和15°~45°转角杆采用双横担、双绝缘子;分支杆和45°以上转角杆采用十字横担。

(2)绝缘子选用:直线杆采用针式绝缘子;耐张杆、转角杆采用蝶式绝缘子。

(3)横担选用:角钢横担和木方横担;角钢横担常用∠50X5和∠63X5;木方横担应用80mmX80mm。

(4)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2H-1的规定。

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单位:m)表2H-1

3.导线选择及连接

(1)导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导线截面选择如下:

1)三相四线抽线路的N线和PE线截面不小于相线截面的50%,单相线路截面相同。

2)铜线截面不小于10mm,铝线截面不小于16mm。

(2)相序排列如下:

1)动力、照明同一层横担架设时,导线截面向负荷从左侧起算依次为L1、N、L2、L3、PE。

2)动力照明二层横担架设时,上层导线面向负荷从左侧起算依次为L1、L2、L3;下层导线面向负荷从左侧起算依次为L1(L2、L3)、N、PE。

4.其他要求

(1)架空线路与邻近设施安全距离应符合表2H-2的规定。

(2)线路短路和过载保护

采用熔断器或断路器做线路的知足保护(单相对地、相间、多相对地)和过载保护。

(3)线路保护接零和防雷接地

1)架空线路和杆塔上的开关、电容器等金属外壳及支架应做保护接零(PE)。

2)架空线路在配电室进、出处的绝缘子铁脚的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焊接,做好防雷接地。

二、电力电缆线路的施工要求

(一)电缆导管敷设的施工要求

电缆导管材料及连接

(1)电缆导管有钢管(镀锌钢管)、塑料管(UPVC硬塑料管)和波纹管;组合排管可用钢管(镀锌钢管)、塑料管(UPVC硬塑料管)及塑料复合管(波纹管、CPVC管、RMDP管、MPP管CO管等)玻璃钢管、陶瓷管、石棉水泥管等。

(2)电缆导管间连接方式:钢管采用套管电焊连接,硬塑料管采用承插或套管胶水连接,波纹管采用对接胶带、承插连接,塑料复合管采用承插连接,陶瓷管采用法兰连接。

电缆保护管施工

(1)电缆保护管的设置及要求

1)无设计要求时,下列情况应设置电缆保护管:电缆引入和引出建筑物、隧道、沟道、电缆井等穿过楼板及墙壁处;电缆与各种管道、沟道交叉处;电缆引出地面,距地面2m以下时;电缆通过道路、铁路时。

2)电缆保护管内径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

3)电缆引入和引出建筑物、隧道、沟道、电缆井等处,一般应采取防水套管;硬塑料管与热力管交叉时应穿钢套管;金属管埋地时应刷沥青防腐。

4)电缆保护管宜敷设于热力管道的下方;与地下管道、沟道和道路、铁路交叉处的相互距离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2)电缆保护管加工

1)保护管切断应采用切割机,切口处有卷边、毛刺去除;钢管端口打成光滑喇叭口。

2)钢管弯制采用弯管机,硬塑料管弯制采用热煨法;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头不应超过2个。加工后的弯扁度不宜超过管子外径10%,弯曲半径大于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明配管和埋入混凝土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子外径的6倍,埋地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子外径的10倍。

(3)电缆保护管明配

1)钢结构上不得焊接支架和热熔开孔。

2)在无设计要求时,电缆管支持点间距,不宜超过3m;在管子弯头中点处,距管子终端或箱盘柜边缘~mm内应设置固定管卡。

3)硬塑料管直线长度过30m时,宜加装伸缩节。

(4)电缆保护管施工方法,一是开挖埋管方法;二是非开挖埋管法,即采用顶管(适合于钢管)、定向钻管(适合于钢管和热熔/电熔连接的塑料复合管)技术实现。

电缆排管施工

(1)电缆排管一般分为2、4、6、8、10、12、14、16孔等形式。按需要的孔数将电缆导管或混凝土管排成一定形式,除混凝土管外,电缆导管宜采用排架固定。在排管埋地敷设时,按设计要求进行沟底基层处理、管端口处理、包封(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灌注)、夯土回填。

(2)敷设电力电缆的排管孔径一般为mm。

(3)进入地下的排管顶部至地面距离应不小于以下数值:人行道为mm;一般地区为mm。

(4)在电缆排管直线距离超过50m处、排管转弯处、分支处都要设置排管电缆井。排管通向电缆井应有不小于0.1%的坡度,以便管内的水流入电缆井内。

电缆穿排管和保护管敷设

(1)敷设在排管内的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

(2)电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物及积水。

(3)排管内穿电缆时,不得损坏电缆保护层,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粉)。

(4)穿入管中的电缆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二)电缆支架制作安装和桥架安装的要求

电缆支架制作安装

(1)金属支架应采用型钢制作,其形制规格按照设计或标准图集执行;非金属支架应随管道配套或采购成品。

(2)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各支架的同层横担应在同一水平上。支架应安装在结构体上,不应将支架设置在轻质墙体上。

(3)在无设计要求时,金属支架最下层至电缆沟顶、电缆隧道顶和金属支架、吊架至夹层楼板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但电缆接至上方配电箱盘时,其净距应满足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

(4)在无设计要求时,金属支架最下层至电缆沟底、电缆隧道和公共廊道、电缆夹层、室内、室外、屋顶等地面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其中,电缆夹层的非通道处,支架最下层距地面不小于mm,电缆夹层的通道处,支架最下层距地面不小于mm;室外非车辆通行处,支架最下层距地面不小于2mm,室外车辆通行处,支架最下层距地面不小于4mm;无围栏的公共廊道最下层距地面不小于1mm;室内机房和活动区域最下层距地面不小于0mm。

(5)金属支架全长均应良好接地,全长与接地线不少于2点焊接。

电缆桥架安装

桥架制作分为现场加工和委托工厂加工。应根据施工图(分支、弯曲、直线)、结合现场实际路径(穿孔洞及高度调差、与其他管线交叉调整、伸缩节)和利于电缆敷设等因素,绘制详细的施工草图或深化设计图,作为桥架制作必需的技术措施。

(1)金属桥架要进行防腐处理,一般采用镀锌、镀塑和刷漆等。在腐蚀性强的环境中,可采用铝合金、塑料、不锈钢等耐腐蚀材料制作桥架。

(2)金属桥架安装,在水平段时间每1.5~3m设置一个支、吊架;垂直段时每1~1.5m设置一个支架;距三通、四通、弯头时1m处应设置支、吊架。

(3)电缆桥架和支架应接地可靠。桥架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时,应断开~mm间距,间距两端进行接地跨接。

(4)金属桥架直线段超过30m、铝制桥架直线段超过15m进,应留有伸缩缝并用伸缩片连接。

(三)电缆直埋敷设的要求

电缆沟开挖及土方回填

(1)明确定位桩,按土沟开口尺寸和长度划线或绷线;一般情况下,沟深为0.9m。

(2)采用机械开挖方式确沟槽尺寸、转弯处和弯曲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及时清底修边。

(3)电缆敷设后,上面要铺mm厚的软土或细沙,再盖上混凝土保护板、红砖或警示带,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以外各50mm,覆土分层夯实。

电缆敷设及接头防护的要求

(1)直埋电缆应使用铠装电缆,包装电缆的两端金属外皮要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直埋电缆和在敷设前应进行交接试验,有铝包或铅包护套的电缆,必须进行外护套绝缘电阻测试。

(2)开挖的沟底是松软土层时,可直接敷设电缆,一般电缆埋深应不小于0.7m,穿越农田时应不小于1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如果有石块或硬质杂物要铺设mm撮的软土或细沙。

(3)直埋电缆同沟时,相互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平行距离不小于mm,交叉距离不小于mm。

(4)直埋电缆的中间接头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环氧树脂接头盒除外),盒下面应垫以混凝土基础板,长度要伸出接头保护盒两端~mm,进入建筑物前留有足够的电缆余量。

(5)直埋电缆自电缆沟引进隧道、工作井和建筑物时,要穿在管中,并将管口堵塞。

(6)电缆沟与其他设施的相互距离应符合表2H-3的规定。

3.电缆标桩埋设

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m处、电缆接头处、转变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四)电缆桥架、沟、夹层或隧道内电缆敷设的要求

高压与低压电力电缆、强电与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宜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吊架上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不宜超过2层。

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侧支架上。

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其相互间的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沟电缆与势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等敷设时不就小于1m,交叉时不应小于0.5m;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当盖板上方需回填时,宜将盖板缝隙密封。

(五)电缆(本体)敷设的要求

施工技术准备

(1)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

(2)电缆的放线架放置应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匹配。

(3)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倒是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4)电缆封端应严密,并根据要求做电气试验。6kv以上的橡塑电缆,应做交流耐压或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试;1kv及以下的橡塑电缆用2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代替耐压试验,电缆绝缘电阻在试验前后无明显变化,并做好记录。

(5)机械牵引电缆前,应按电缆线路实际路径、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电缆最大牵引强度、限速等因素配置适合的牵引机械和滑动及导向装置,并调试好运行状态(同沟、同槽敷设的电缆,按最大直径、最大弯曲半径设置滑轮或滑轮组)。

电缆施工要求

(1)电缆应从电缆盘上端拉出施放。

(2)人工施放时必须每隔1.5~2m旋转滑轮一个,电缆从电缆盘上端拉出后放在滑轮上,再用绳子扣住向前拖拉,不得把电缆放在地上拖拉。

(3)用机械牵引敷设电缆时,应缓慢前进,一般速度不超过15m/min,牵引头必须加装钢丝套。长度在m以内的大截面电缆,可直接绑住电缆芯牵引。用机械牵引敷设电缆时的最大牵引强度应符合表2H-4的规定。

(4)电缆敷设时间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是电缆转变敷设的关键数据,也是电缆沟支架布置、导向滑轮布置、桥架弯头部件制作和电缆保护煨弯制作的决定性因素。氧化镁绝缘、刚性矿物绝缘电缆的的弯曲半径随电缆外径变化,其他种类电缆的弯曲半径随电缆形式的不同发生变化。且前,除刚性护套氧化镁矿物绝缘电缆、铝合金导体电力电缆和非铠装控制电缆、屏蔽软型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为2D~7D外,其他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为10D以上。最小允许半径应符合表2H-5的规定。

3.标志牌的装设

(1)应在下列位置挂电缆标志牌:

1)电缆终端处、接头处、分支处;电缆隧道转变处、直线段每隔50~m处。

2)电缆竖井及隧道两端;电缆夹层内、井内。

(2)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讫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

4.电缆的固定

(1)垂直敷设或超过30°倾角敷设的电缆,应在每个支架上固定。

(2)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变、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固定;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m固定。

(3)电缆在支架上采取刚性固定、挠性固定,刚性材料有夹具、卡子,挠性材料有夹具、绑带、捆绳等。蛇形敷设的电缆采用挠性固定;单芯电缆按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时,应每隔1m用绑带扎牢。

(六)电缆终端头和电缆接头制作的一般要求

电缆绝缘善良好,无受潮,电气性能试验符合标准。

附件规格应与电缆一致,零部件应齐全无损伤,绝缘材料不得受潮,密封材料不得失效。

室外制作时应在气候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度应有防尘土和污物的措施。

电缆终端头和电缆接头制作必须连续进行,应绝缘良好、密封防潮、有机械保护等措施。

电缆头的外壳与该处的电缆金属保护套及铠装层良好接地,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铜纺织线。

三芯电力电缆终端处的金属保护层必接地良好,电缆的屏蔽层和铠装层应锡焊接地线。电缆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下时,接地线应直接接地;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上时,接地线应穿过互感器接地。

(七)电缆的防火和阻燃措施

控制电缆和重要的电力电缆应采用防火或阻燃电缆,以保证在火灾紧急情况下,主设备能安全运转一段时间。

电缆进入电缆沟、电缆隧道、电缆夹层、柜和箱的孔洞要进行防火封堵,防止电缆着火而引燃其他电缆及设备。

电缆沟、电缆隧道内第60~m要高一道防火墙和防火门。重要的电缆通道应安装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装置。

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应设防火隔板。防火封堵层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保证防火封堵层的严密性和厚度。

(八)电力电缆敷设线路施工的注意事项

电缆敷设顺序要求

(1)应从电缆布置集中点(配电室、控制室)向电缆布置分散点(车间、设备)敷设。

(2)到同一终点的电缆最好是一次敷设。

(3)先敷设线路长、截面大的电缆,后敷设线路短、截面小的电缆;先敷设电力、动力电缆,后敷设控制、通讯电缆。

电缆断口的防护要求

(1)电缆应在切断后4h内进行封头。

(2)塑料绝缘电力电缆应有防潮的封端。

(3)油浸纸质绝缘电力电缆电力电缆必须铅封;充油电缆切断必须高于邻近两侧电缆。

电缆中间接头要求

(1)并列敷设电缆,有中间接头时宜将接头位置错开。

(2)明敷电缆的中间接头应用托板置固定。

(3)电力电缆在终端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4)架空敷设的电缆不宜设置中间接头;电缆敷设在水底、导管内、路口、门口、通道狭窄处和与其他管线交叉处还应有接头。

电缆敷设时的电缆转变处应设专人保护,保证电缆的弯曲半径符合规定和避免电缆绝缘损伤。电缆在敷设拖动中,不宜与刚性、尖锐物体直接摩擦。

三相四线抽的系统中应采用四芯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根单芯电缆或导线,电缆金属护套可作PE线、不能作中性线。五芯低压电力电缆,不应采用四芯电缆另加一根单芯电缆或导线。

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型号、规格应相同。

三、母线和封闭母线安装

室内的变配电设备连接、配电干线都可能采用的母线,所以母线安装、也是电气输配电施工中的基本内容。

(一)母线安装的要求

母线安装的条件

(1)建筑屋顶、楼板已施工完毕,且不得渗漏水,室内地面施工完毕。

(2)基础、构架符合电气设计的要求,且达到允许安装的强度。

(3)母线安装所需的预留孔、预埋件等电气设计的要求。

母线安装前检查

(1)检查母线的型号、规格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检查出厂试验报告和合格证。

(2)检查母线材质的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裂缝、折皱、变形及扭曲。

母线制作

(1)母线平正。对母线进行矫正、平直。例如,将母线平放在平整的槽钢上,用森槌捶打以使其得到平直。

(2)母线切断。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与现场具体安装路径将母线进行锯截,其切断面必须平整。

(3)母线弯曲。根据安装需要将母线进行弯曲。矩形母线的弯曲应进行冷弯,不得进行热弯。母线弯曲有立弯、平弯及扭弯三种。矩形母线应减少直角弯曲,弯曲处不得有裂缝及显著的折皱。多片母线组成时,使其弯曲程度应一致,以便整齐美观。

(4)母线钻孔。母线连接处进行钻孔,孔的位置及孔径的大小和数量都必须符合规范规定。螺孔间中心距离的误差,允许为±0.5mm,螺孔的直径不应大于螺栓直径1mm。

(5)母线锉磨与加工。母线连接处进行锉磨与加工,使接触面平整,去除氧化膜。加工后母线的截面积的减少值规定为:铜母线不可超过原截面的3%,铝母线不可超过原截面的5%。

母线连接固定

(1)母线在加工后并保持清洁的接触面上涂以电力复合脂。

(2)母线连接时,必须采用规定的螺栓规格。当母线平置时,螺栓应由下向上穿,在其余情况下,螺母应置于维护侧。

(3)螺栓连接的纯正两外侧均应有平垫圈,相邻螺栓垫圈间应有3mm以上的净距,螺母侧应装有弹簧垫圈或锁紧螺母。

(4)母线的螺栓连接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坚固,坚固力矩值达到表2H-6所列数值。

(5)母线采用焊接连接时,母线应在找正及固定后,方可进行母线导体的焊接。

(6)母线与设备连接前,应进行母线绝缘电阻的测试,并进行耐压试验。

(7)金属母线超过20m长的直线段、不同基础连接段及设备连接处等部位,应设置热胀冷缩或基础沉降的补偿装置,其导体采用编织铜线或薄铜叠片伸缩节或其他连接方式。

(8)母线在支柱绝缘子上的固定方法有:螺栓固定、夹板固定和卡板固定。

(9)母线与设备端子间的搭接面应接触良好。设备铜接线端子与铝母线连接应通过铜铝过渡段。

(10)母线搭接面处理的要求:

1)铜与铜的连接,在室外、高温且潮湿或对母线有腐蚀的室内必须搪锡,在干燥的室内可直接连接。

2)铝与铝直接连接。

3)铅与铝在干燥的室内,铜端应搪锡;室外或空气相对温度接近%的室内应采用铜铝过渡板,铜端应搪锡。

5.母线的相序排列,若无设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上、下布置时,交流A、B、C三相母线的排列为由上到下;

(2)水平布置时,交流A、B、C三相母线的排列为由盘后向盘面;

(3)位于盘后往前看,引下线的交流A、B、C三相母线排列为由左至右。

6.支持绝缘子与穿墙套管要求

(1)安装前应检查支持绝缘子与穿墙套管,表面应光洁、无裂纹、胶合处填料完整,结合应牢固,试验合格。

(2)安装在同一平面或垂直面上的支持绝缘子或穿墙套管,其中心位置应在同一直线上。

(3)支持绝缘子和穿墙套管安装时,其底座或法兰盘不得埋入混凝土或抹灰层内。

7.母线的相色规定

三相交流母线的相色: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

(二封闭母线安装的要求

封闭母线按输配电线路分为高压低压母线,按作用分为动力、照明母线;一般情况下,离相封闭母线和封闭共箱母线用于高压配电线路,密集型母线槽(三相四线或五母线)用于低压配电线路。

安装前要求

(1)开箱清点,外观检查无损伤、变形;母线搭接面或静触头应平整、镀层(镀银或镀锌)干净完整;端头封罩、螺栓、插接单元等部件齐全、分类清晰、标识明确。

(2)CCC认证及其形式试验报告中的导体规格、温升值、额定电流、防护等级和外壳保护接地等技术说明应符合设计要求;耐火类型母线槽还需国家认可检验机构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除上述技术参数外,耐火时间也应符合设计要求。

(3)封闭母线进场、安装前应做电气试验,绝缘电阻测试不小于20MΩ;高压封闭母线必须做交流耐压试验,测试结果符合封闭母线产品技术说明书要求。

(4)电气设备安装后,检查并核对封闭母线敷设路径及其连接设备、支吊架、孔洞等的位置;封闭母线订制前,应绘制详细的施工草图或深化设计图高压封闭母线应随高压设备厂家配套供应,可避免母线现场切割加工,优化现场安装工序,提高工效。

安装与调整

(1)支吊架制作安装

1)固定架、吊架、支架的垂直和水平螺栓孔位可微调,应满足封闭母线静态质量和运行稳固的载重要求;支吊架锚固螺栓采用金属胀管固定在结构承重墙上或顶板上。

2)封闭母线直线段,室内支吊架间距不大于2m,垂直安装时每4m设置弹簧支架。

3)支吊架应防腐,位于室外及潮湿、污染环境时的防腐应符合设计要求。

(2)吊装与调整

1)封闭母线吊装宜使用足够强度的软索绑扎起吊或机械举升。

2)封闭母线水平度和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15%;动力母线全长最大偏差不宜大于20mm;照明母线全长水平最大偏差不应大于5mm,全长垂直最大偏差不应大于10mm。

连接

(1)封闭母线间连接,可采用搭接或插接器;应按产品技术说明书要求的位置,使用木榔头或橡胶榔头轻击就位,螺栓坚固力矩符合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要求。

(2)封闭母线在通过建筑变形缝(亦称结构缝,是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总称,不同于施工缝、分格缝、后浇带)时,应设置伸缩节;直线段超过80m时,应在50~60m处设置伸缩节。

(3)封闭母线与设备连接,可采用搭接或伸缩节连接。

(4)封闭母线需经电气试验合格后,再与设备端子连接;低压母线绝缘电阻测试不得低于0.5MΩ;高压母线绝缘电阻测试不得低于20MΩ,交流耐压试验按交接试验标准的支柱绝缘子执行。

(5)垂直安装距地1.8m以下应采取保护措施(但电气竖井、配电室、电机室、技术夹层等除外)。

接地

(1)封闭母线金属外壳之间和支撑构架采用短路板或接地螺栓跨接应按照产品技术说明书进行可靠连接。

(2)封闭母线槽全长保护接地不少于2处,分支段母线槽的末端需保护接地,与接地干线连接采用焊接。

(3)封闭母线可靠接地关,不得进行交接试验和通电试运行。

(°∠±Ω)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2H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