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否受过高等教育,多高的教育,但如果你对中医深信不疑,不是对中医缺少独立思考,就是至今没弄明白到底什么是科学!
为什么中医跟科学关系这么大?
作为一项医学,不管是中国传统医学,西方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判断它好坏的唯一标准,应当是该医术能否准确判断疾病,找出病因,并能给出有效的治疗药物。
除此之外,所有功能都应当是次要指标!
那么,如何准确判断疾病找出病因,又如何判断药物是否有效?
---唯有科学!
科学到底是什么?
要明白为什么判断疾病,判断药物疗效必须运用科学,就得先明白什么是科学!
科学最早由五四前辈在年左右引入我国,很遗憾,一百年后的今天,大部分人对科学的理解仍然只是一些结果性知识,比如植物通过光和作用生长,同时产生氧气,而人呼吸需要氧气,然后做个青蛙解剖实验看看神经反射,仅此而已。
所以直到学生生涯结束,始终认为科学只是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家才用得上的东西。
实际上科学是个好东西,只是我们不会用罢了:
科学并不仅仅是记住现有自然知识,它的更大价值是在于探索未知,是一套工具,一套方法论!
西方科学教育有着显著差异
翻译后大概是:
1,提出问题
2,陈述假设
3,确定及控制变量
4,验证假设
5,收集和记录数据
6,解读数据
7,得出结论
8,延伸
这是美国小学科学课本,几乎每一章都会出现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西方教育认为科学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它,一套方法论,精简后:
1,根据观察提出合理假设
2,设计合理实验,验证自己假设
3,根据实验结果,修正实验,调整假设或成功证明自己的一项发现
或许有的朋友看到这里,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特别是IT行业同学,工作大部分内容不就是如此吗!
医生看病,也应当如此!
医学与科学
科学方法论在医学界又是如何应用的?
我们通过一个案例,分别看中西医如何诊断以及治疗疑难杂症。
病情判断与分析
我国古代对肺结核的记载算得上是历史久远,从两千多年前《*帝内经素问》就已经出现,其中“五虚五劳”的描述符合肺结核患病的明显特征。同样的症状在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华佗的《中藏经》中也有记载。
更具体的定义在《明医杂著》如下所述:“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哈哈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甚则痰涎带血,咯吐出血,或咳血、吐血、衄血,身热,脉沉数,肌肉消瘦,此名痨瘵“。
中医认为痨瘵的致病因素不外内外两端,外因系指痨虫传染侵袭,内因是指由禀赋不足、酒色劳倦、病后失调、营养不足等所致的正气虚弱,两者往往互为因果,因正气先伤,体虚不复,则痨虫乘虚侵入,痨虫蚀肺,肺阴不足,热伤肺络则见干咳、咯血、咽燥等症。肺虚不能输布津液,肾失资生之源,则病及于肾,肾阴不足,虚火扰动,则见骨蒸潮热,男子梦遗失精,女子闭经,甚则真阴不足,心肝火旺,上走于肺,消灼肺阴,则见盗汗不寐,烦躁善怒,胸胁疼痛等症。肺虚又要耗夺母气的自养,则病及于脾,脾虚气弱,而见气短,乏力、纳少、便溏等症。总之,本病始多为阴液亏损,病在于肺,继则阴虚火旺,肺肾同病或气阴两虚,肺脾同病。进而可发展为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肺脾肾三脏交亏。
治疗方案
痨瘵主乎阴虚,在痨虫的侵袭下,其发展过程是由肺阴虚至阴虚火旺,再至肺脾气阴两虚,最后阴阳俱损,所以治疗原则不外乎补虚培元和抗痨杀虫两端,如《医学正传?劳极》所言:“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
药方
治则:滋阴润肺。主方:月华丸加减。方药:沙参、麦冬、阿胶、天冬、山药、生地、熟地、三七、百部、川贝母、*精、白芨、百合、杏仁。
咯血较多者加仙鹤草、白茅根、藕节炭、血余炭、云南白药等;潮热不退可加银柴胡、青蒿、胡*连、地骨皮、功劳叶、鳖甲等;音哑加木蝴蝶、凤凰衣、蝉蜕等。
中医记载提到了痨虫,已经在接近真相,可惜进一步分解就陷入了阴阴阳阳的死循环当中,原因是中医认为人身体上的病都是有气引发的,而气分为阴阳,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且时刻在运动,变化,但是,如果阴阳二气平衡被打破那就要生病了,世界万物都应当基于阴阳五行,所以中医对所有的疾病判断起来几乎都是阴,阳,寒,虚,热,湿等等,治疗方案自然也就简单,虚就补,有湿就去湿,有热就下火。
结果,直到60年代肺结核在中国,仍然是十痨九死,痨虫只分解到阴阳层面自然是不可能杀得住的。
西方传统医学应对肺结核照样束手无册,西方国家历史上将肺结核称之为“白色瘟疫”,17世纪末由工业革命带来的大量人口流动,欧洲肺结核大暴发,欧洲有将近四分之一人口死于肺结核。
由于对疾病认知不够,也有相当多的愚蠢方法来偿试治愈肺结核,有放血疗法,饥饿疗法,甚至“国王的触摸”来治疗,直到科赫的出现,才真正弄清楚肺结核的病因。
年,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研究了肺结核死者的肺部,发现所有死者的肺部会有一种半透明的细菌,而死于其它疾病的死者肺部则不会出现该细菌,他怀疑肺结核是由该细棒状透明细菌所导致,将该细菌培养并植入老鼠体内后,老鼠果然也得了肺结核。
年3月24日,科赫在柏林生理学会宣布,发现结核病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这是人类首次找到肺结核的病因。年,科赫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以鼓励他在人类对抗肺结核疾病所做出的贡献。
科赫虽找到了肺结核病因,但离真正战胜肺结核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年5月27日,科赫离开了人世。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纪念科赫发现肺结核病原菌一百周年。科赫终其一生想要寻找肺结核治疗方案,遗憾未能成功。
自科赫发现结核杆菌后,就有大量科学家偿试找到治疗肺结核的药物。
科赫死后22年,即年,科学家赛尔曼瓦克斯曼发现结核杆菌掉落到土壤后,很快就会被杀死,赛尔曼瓦克斯曼怀疑土壤中是否存在某种微生物或者某种物质能够有效的杀死结核杆菌,经过反复实验多种菌种后,链霉素被发现,他们把链霉素用于结核病的豚鼠,在持续治疗6个月时,发现16个病灶都消退了。30%的豚鼠在组织学和细菌学方法检测下都检测不到结核杆菌,其余70%的病情也都被遏制住了。人体试验中,21名肺结核患者在使用4周的链霉素后,至少有16名患者病情有明显的好转,随后英国奥斯汀找55个肺结核进行随机双盲实验,证实链霉素对治疗肺结核有显著效果。
从此,肺结核告别无药可治的局面。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医跟西方现代医学最大区别在于,无论对病因的分析,还是药效的判断上,中医只有“假说”,可能在某些情况下看到了一些有效的表象,就认为病因判断正确,对应的药物也有效,并没有通过严谨的实验去验证假说是否成立,特别是药效,比如中医一直都有药食同源的说法,食物即药物,每种食物都有其对应的药效,具体如中医认为红枣,枸杞,红凤菜有补血的效果,人参能补元气,喝晨尿能治百病等等…
但原因是什么?史书上不会告诉你上千年来认为红枣等能补血只是因为它们是红色的,人参能补元气是因为其稀有且神似人形,仅此而已,全都一种主观臆想,猜测。
可能会有许多人不服,为什么千百年验证下来的东西,明明祖祖辈辈都觉得有效,至少大部分有效,这又如何解释?
其实这是众多复杂因素下带来的假象,病是好了,但却不一定是中医的功劳,更不是中药有效,而是休息足够好的情况下,人体的自愈能力打败了疾病,比如现在几乎人人知晓的新冠肺炎:
欧美国家因为这次新冠肺炎死伤无数,无论死亡人数还是感染人数,都是远远超过我国,于是很多人会认为,这不就是因为中医比西医更厉害吗?
相信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试试从疾病诊断,找出病因,治疗几个方面分解看看:
1,诊断
要治疗新冠,至少得确定有没有得新冠,请问中医如何区分普通感冒,流感,普通肺炎,新冠肺炎?靠望闻问切吗?几乎不可能,就算你真能准确切出新冠,想象一下老中医看病的场景,看完一位病人之后怕是医生要集中隔离吧,一个城市动不动几万人检查是否有新冠肺炎,有这么多老中医?
西方现代医学如何判断?
鼻喉拭纸验核酸,担心漏诊,就抽血检查血液中是否有新冠病*,如果仍不明确,可以肺部CT,这才能准确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得新冠肺炎,别说无症状,就是你吃的樱桃上有没有新冠病*都能给你检查出来,中医能怎么弄,要对樱桃进行望闻问切吗?所以光判断疾病这一关,中医就完败!
2,治疗新冠
确认之后就进入治疗环节,可以现在打开世界卫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