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学习张琪先生治疗心系疾病的十大方法,及相应的方剂与用药经验。
心,在生理上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而藏神,为五脏六腑之主,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神气的旺盛又以心血为物质基础。属心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血行及神志的异常,涉及范围较广。
本文主要就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及心律失常等,临床以胸痹、心痛、心悸、怔忡为主要表现的心系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加以论述。
胸痹、心痛、心悸、怔忡等病证的辨证,大体可分为虚实两类。
虚指心之气血阴阳不足,实则多指气滞、血瘀、痰浊等为患。然虚实之间亦常兼交互见,病机复杂,其治法亦随机应变。
我在临证中治疗此类病可概括为以下十法。
1益气活血法
用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不畅之气虚血瘀证。
临床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出现心悸气短,活动及劳累后加重,心胸憋闷或疼痛,自汗乏力。舌质紫暗,脉沉涩或结代。
或风心病、心衰,脉见沉涩细微,舌质紫暗,面颊紫等。
方用宁心汤,药物组成:干晒参(或红参)15g、麦冬20g、五味子15g、当归20g、生地15g、桃仁15g、柴胡15g、丹参20g、*芪30g、甘草15g。
前人唐容川谓“血属阴······其行也,气运之而行也”。
《灵枢·刺节真邪篇》谓:“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
气血相辅而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故凡气虚日久,必影响血之运行,导致血行不畅而酿成气虚血瘀。
尤其冠心病多见气虚血瘀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然又兼阳虚或阴虚,即有气阴虚和气阳虚证之别。
《金匮要略》谓:“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指乃阳气虚,阴邪得以乘之。
临证观察,属气阴两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发生胸痹心痛者比较多见。
本方所治,乃为气阴虚导致诸症,故用生脉饮合*芪、生地以益气养阴,当归、川芎养血行血,桃仁、红花、丹参、赤芍活血祛瘀;
因气血相互依倚,故用柴胡、枳壳以疏郁理气,气得条达,则血行无阻。
全方既补气又行气,既益阴养血,又活血祛瘀,相辅相成,深得配伍之妙用。
如气阴亏耗日久伤阳,而出现阳虚者,多见畏寒肢冷、脉涩滞,风心病多有此证,可于方中加入附子10~15g以温阳。
病案近治一石姓妇女,36岁,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全,频发室性早搏,心悸气短,胸闷乏力,诊断为心肌炎,心律失常。
曾用西药治疗,药后有效,停药后又发作,反复1年余不愈,不能工作。伴口干,五心烦热,舌尖红,脉结代。
辨证为心气不足、心阴亏耗为病之本,血运瘀阻为病之标,虚中夹瘀之证,宜益气滋阴、活血通络法。
投宁心汤原方,服药7剂,胸闷气短明显好转,早搏减少。
继服本方30剂,早搏消失,诸症基本消除,脉象有力。
心电图示心肌供血情况明显改善,病获缓解,从而上班工作,远期追踪未复发,疗效巩固。
当然,亦有属心气虚为主,兼血瘀者。
病案李某,男,62岁,患冠心病1年余,病情加重2个月,曾用潘生丁、低分子右旋糖酐,以及中药瓜蒌薤白类方及活血化瘀之剂,均无明显效果。
症见心前区憋闷,心绞痛频繁发作,持续时间较长,面色青暗,倦怠乏力,心烦懒言,忌食少眠,舌紫暗,苔薄白,脉弱而短促。
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全,辨证为心气虚,瘀血阻络,以益气活血法。
拟方:红参15g、*芪20g、麦冬15g、五味子15g、红花15g、丹参20g、川芎15g、赤芍15g、鸡血藤30g、甘草10g
以上方化裁,服药50剂,诸症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
此外,风心病心衰以心悸气短,胸闷,脉涩细微,舌紫等为主症者,皆可用此法治疗,收效者较多,不一一列举。
2益气通阳宣痹法
用于心气虚,阳虚不能化津而结聚成痰,胸中阳气痹阻而致胸痹心痛证。
多见于冠心病而出现胸闷气憋,或胸痛彻背,心悸气短,舌体胖嫩,苔白或白腻,脉滑或短促。
方用人参瓜蒌汤,药物组成:人参15g、瓜蒌20g、薤白15g、半夏15g、丹参15g、桂枝20g、郁金15g,茯苓20g。
此方以人参为主,本草谓人参有益气养心之功效。
据药理实验证实,人参之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同时,认为人参皂苷抗心肌缺血和再灌注的机制,在于能促进心肌生成和释放前列环素抑制血栓的生成;并通过抗过敏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而保护心肌细胞。
瓜蒌滑润,开胸涤痰,薤白辛温,散胸膈结气,辅以半夏、茯苓化痰涎,桂枝辛温与薤白合用以通阳宣痹,郁金理气而开郁,全方通补兼施,共奏益气通阳宣痹之功。
临床观察,本型病人较多见,临床表现除有明显气短、胸闷痛外,舌苔白腻、舌体胖,脉短促,乃气阳两虚夹痰浊为患,其病机为胸阳不振、痰浊瘀滞,又以气虚为主,
故用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宣痹化痰;然又必须加入人参,疗效方为明显。
用后不仅胸闷气憋等证,明显改善,心电图亦相应改善,心悸、气短、舌象、脉象等皆随之好转,临床上屡用屡效,此乃通补兼用之效。
病案年5月,曾治马某,男,60岁,干部。
患冠心病3年余,心前区憋闷,短气,时有心绞痛发作,周身无力,心电图示:Ⅱ、Ⅲ、aVF、V5、ST段下移,曾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舌苔白腻,脉沉无力。
据舌象、脉象,辨证属胸阳痹阻,心气不足,初用瓜蒌薤白类方效不显。
给予此方,用干晒参15g另包单煎,与汤药同时服用,7剂后胸痛虽仍有发作,但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减少,疼痛程度减轻,气短乏力亦好转。
于上方加*芪25g,慢火煎之,以助人参补气之力,连服10剂,诸症大轻,痛未发作,全身较有力。
效不更方,连服20余剂,诸症俱除,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全较前明显好转。
后以此方制成丸剂连服月余,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病情稳定。
3温补心阳法
用于心阳虚衰之证。
气属阳,故心阳虚与心气虚属同一范畴,而常谓心之阳气不足。
然二者病变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心气虚无寒证表现,心阳虚则除心悸、气短、胸痛等症状外,多见形寒肢冷、手足不温、舌淡苔滑、脉沉迟等寒象,有时虽无典型寒象,但常有喜温,舌淡而润,脉沉而缓,遇寒病情加重等阳气不振,失于温煦的表现。
心阳虚衰日久,涉及脾肾阳衰,不能制水,水湿内停,或平素脾肾阳气式微,水湿内停,水邪上凌于心,均可引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心悸头眩等症。
同时,阳气虚则鼓动无力,血脉失于温运,脉涩不通,而出现血瘀诸证,如口唇青紫发绀,舌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胸痛如针刺等。
我治疗此症以温补心阳为大法,但在具体应用时有两种情况。
一是心阳虚衰伴血络瘀阻者,临床表现除心悸气短,周身乏力,手足不温或形寒肢冷外,有口唇暗,舌暗,脉沉迟或出现结代。
以益心气、温阳为主,辅以活血通络之剂,方用调心饮子,药物组成:人参15g、*芪25g、甘草20g、小麦50g、红枣5枚、附子15g(先煎)、桂枝15g、麦冬15g、五味子15g、红花15g、丹参20g、鸡血藤30g、赤芍15g。
方中除益气温阳活血外,又用麦冬、五味合人参为生脉饮以益气养阴,心阴、心阳互相依存,阳虚日久必损及阴,阴虚日久亦损及阳。
冠心病、心肌炎日久多出现阴阳俱虚证候,但必须辨识以阴虚或阳虚为主者,此方所治则以阳虚为主,用麦冬、五味子以防耗伤阴液。
方从益心气、温心阳,扶正固本为主,而心气心阳俱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出现血瘀,脉象结代,用活血通络为祛邪治标,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标本兼治,故能取效。
病案治陈某案,男,49岁,干部,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频发室早。
症见心悸、怔忡、气短,四肢乏力,形寒肢冷,胸闷,脉迟结代,舌紫胖大,苔滑润,有时出现二联律、三联律,曾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持久。
24小时心电监护,入夜心率有时每分钟30余次,周身乏力,入睡困难,曾用益气活血法,及瓜蒌薤白类方效果均不显。
综合分析,此属心气阴阳俱虚,而以阳虚气虚为主,投以本方连服7剂,心率恢复至每分钟50次,早搏亦减少,全身较前有力。
继以此方,随证加减,共服50余剂,治疗近2个月,早搏基本消失,仅在有不如意之事时偶见,心率恢复到每分钟60余次,从而缓解。
治疗此类以阳虚气虚为主之心律失常,脉结代而迟,舌淡胖,苔滑润,形寒肢冷,全身乏力是其特征。
以人参、附子合用效佳。此方即以人参、附子、*芪益气温阳为主,故能收效良好。
另一类为心肾阳衰,水邪凌心,血络阻者,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慢性肾病合并心衰者。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手足厥冷,自汗乏力,小便不利,双下肢浮肿,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舌紫滑润,口唇青紫,脉沉细涩。
以益气温阳利水法,方用温阳益心饮,药物组成人参15g、附子15g、茯苓20g、白术15g、白芍20g、桂枝15g、生姜15g、泽泻20g、丹参20g、红花15g、葶苈子20g、甘草15g。
本方温补心肾之阳,活血行水。
肾阳不足,气不化水则小便不利,手足厥冷,水溢于肌表则肢体浮肿,水邪上凌心阳,故心悸气短,不能平卧。
此方以真武汤加味而成,真武汤为温助肾阳健脾利水之剂,加益气之人参,与附子合用则温肾壮阳,益气养心之力增强,辅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
加葶苈子者,因其具有强心利尿作用,用量宜大,方能达到此强心利尿作用,余常用至25~50g。
临床经验以喘息不得卧用之为佳,因其直入肺经,以蓄水在肺为宜,否则利尿效果不明显,可加猪苓、车前子等,亦可与西药利尿剂合用,中西药合用发挥两者之长。
病案李某,女,47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近年来多次发生心衰,平素经常口服地高辛维持。
近日因感冒后,又出现心悸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双下肢浮肿,尿少腹胀,指甲青紫,两颧紫暗,畏寒肢冷,口唇紫绀,脉涩有结象。
辨证为心肾阳衰、水湿停蓄、气虚血瘀之证,宜扶助心肾阳气、行水活血法。
投温阳益心饮加减:红参15g、附子10g、茯苓20g、白术15g、赤芍15g、桂枝15g、生姜10g、泽泻20g、红花15g、桃仁15g、甘草15g。
服上方6剂,全身较前有力,心悸、呼吸困难及发绀症状均已好转,但尿量仍少,腹胀,双下肢浮肿,畏寒肢冷。
仍以前方加重温阳利水之力:附子改为15g,加猪苓15g、车前子15g。
服前方3剂后,尿量增多,心悸气短明显好转,继服3剂,已能平卧入睡,发绀症状消失,双下肢仍有轻度浮肿。
继以上方出入服药6剂,心悸气短缓解,浮肿消失,从而缓解。
笔者以此方治疗风心病心衰、肺心病心衰以及肾病合并心衰者较多。
临床还曾用治梅尼埃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低血压等,辨证属于心肾阳虚水停者,皆收到较好疗效,在此不一一列举。
4益气养血宁心法
未完待续......
注:本文选摘自《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张琪》,张琪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年6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