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SIC: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前言
心脏病一直是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一个重大因素,尽管传统的外科手术和心血管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两种方式存在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前者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后者创伤小,但需要使用放射线,大部分患者需使用造影剂。
能不能实现既不开刀又不用放射线的技术呢?
医院组建了包含多学科的复合技术团队,在充分磨合并获得丰富的临床经验后,以复合技术“博采众家之长”的理念推动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技术的发展。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及临床应用,年潘湘斌教授发布了在该领域首部专著《单纯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在此基础上,年8月4日,由潘湘斌教授主编的《无放射线经皮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图书发布会在中国心脏大会(CHC)期间举行,医院独创的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技术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并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开放。
发布会现场,潘湘斌教授提到,经过多年努力,医院独创的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成功率达97%以上,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上千例的临床实践证明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技术的优势:
1.不用开刀、无需气管插管,不用全身麻醉的特点,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手术创伤;
2.节约医疗费用,现有的普通超声机就能进行,医院开展和推广;
3.不用放射线及造影剂,没有辐射损伤,没有过敏、肾功能损害等风险,在保护患者的同时,也保护了临床医生的身体健康。
“保护患者,保护医生”的巨大优势赋予了无放射线经皮介入技术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最新出版《无放射线经皮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增加了无放射线经皮介入技术治疗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弓缩窄以及心房颤动等内容。
潘湘斌教授特别提到,书中详细介绍了手术适应证、如何操控导管、如何选择器械以及测量“工作距离”等经验。希望大家摒弃学科偏见,共同改进和发展这项技术,使广大患者享受到更微创、更安全的治疗;也使广大医护人员能够更安全地工作,保护好自己,才能帮助更多的患者!
一起来,造未来
总有一篇文章打动你!
加入“心外微创介入俱乐部”,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个“BetterWorld"!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