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张苗通讯员王蕊胡枭峰
上周四晚上8点20,倪一鸣走下手术台,这一天,他完成了4台心脏大手术。
倪一鸣拉下了蓝色口罩,露出了标志性的微笑以及浅浅的酒窝,“今天5个医疗组一共开了10台心脏手术,都顺利。”
这是倪一鸣从医35年来,寻常的一天。35年来,他挽救了数以千计的宝贵生命。倪一鸣,浙江大医院心胸外科主任,这位最善于和死神掰手腕的心外科医生,胜率达到98.5%,他是怎么打败死神几千次的?
保持多项手术纪录
医界荣耀堪比齐达内
今年62岁的倪一鸣,同行称“倪叔”。他脸型瘦长,五官儒雅,行动精干利落,像是40岁出头。
在心胸外科领域,他和刚刚辞去皇马主帅的法国巨星齐达内一样,有着很多共同点。比如,他们都拿到了各自领域的最高荣誉,齐达内是金球奖得主,倪一鸣获得了金刀奖;他们拥有各自独创的招牌技术:齐达内有“马赛回旋”,倪一鸣有“倪氏缝线”、“大包围技术”、“二尖瓣狭窄保留瓣下结构技术”;他们分别带领一支豪门:齐达内率领的皇马在欧冠拿到了三连冠,倪一鸣带领的浙大一院心外科团队有9位副高以上专家带领的手术组,也有着一长串的纪录,比如保持着心脏移植的全国最短主动脉阻断时间纪录,二尖瓣换瓣最快纪录。甚至,连他们瘦长的脸型、高企的发际线都很相似。
而与前几天刚刚急流勇退的齐达内不同的是,倪一鸣更希望在培养新人医生人才方面,自己能继续发挥巨大能量。
年轻时出国深造
展现优秀医生素质
倪一鸣如今成为外科界齐达内,其实当他还是一位年轻的住院医生时,就已显端倪。细心、严谨、巧手、创新、待人真诚,这些优秀医生的素质,他集于一身。
年,31岁的倪一鸣被国家公派前往瑞士苏黎世大学进修学习。那里是欧洲著名的心胸外科中心。他的两位指导老师是《欧洲心血外科》杂志的前后两任主编Turina(图林纳)、VonSegesser(冯塞格瑟)。
像其他进修生一样,倪一鸣从第三助手做起,他的工作是手术时,从病人大腿上取出一根静脉,用于搭桥,最后缝合伤口。
这个活在手术过程中是很基础的,但特别费时,往往这里刚忙完,那里主刀医生的主要手术部分也基本结束了。“为了观看外国专家是怎么做手术的,我就拼命提高手速。”
就这样,一台手术下来,倪一鸣从最初只能在主手术台瞄上几眼,到最后能参与剩下的半台手术,就是建立在自己熟练优雅又快速的静脉获取及缝合技术上的。
伤口缝合针脚平齐,成了倪一鸣的特色,以至于查房的专家一眼就认出这是他的“作品”。
很快,倪一鸣就成为了第二助手、第一助手,乃至成为当年该校唯一一位走上手术台主刀的进修生。
细致、活儿好成了他的标签,当他跟随图林医院进行心脏手术后,护士纷纷被这样的创口缝合震惊到了,“他是中国人,手巧得很。”图林纳并不吝于夸奖这位徒弟。
这位略有些腼腆的中国年轻人,也因此成为了图林纳、冯塞格瑟家中常客。两位老师把家里的电脑借给他,以便倪一鸣能完成博士论文,当他回国时,老师又送上了价值几百美元的激光打印机、手术眼镜。要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医生的每月收入也只有一两百元。
国外进修的经历,让初出茅庐的倪一鸣大开眼界,“原来国内好多‘天经地义’的技术方法,都是低效、没必要的。”
就拿心胸外科手术中最基础的开胸来说,当时的国内操作方法耗时半小时,比如先要用线在胸前压出一条印子,比如避免伤到胸膜,先要在病人胸骨上开一个口子,不断地用手指触摸,以保证切在正中……国外医生开胸,省去了很多小动作,三分钟就能完成。
倪一鸣对此深受启发。不断钻研,对手术多种技巧不断改进,成为贯穿他职业生涯的重要部分。
心胸外科两项发明
成独步江湖秘籍
心胸外科的手术病房,是离死神最近的地方。每一台手术都有死神出没。术中主动脉根部出血,医生称为“魔*”。出血的原因防不胜防,比如病人血管本身问题、手术中的意外等。一旦发生,由于缝合困难,病人会因止不住出血死在手术台上。
医院告急,病人在手术台上大出血,急呼倪一鸣前往施援。
当时病人只能靠着体外循环,维持着医学定义上的生命。载着倪一鸣的汽车,车速飚到了危险的公里/每小时,2个小时后赶到现场一看,倪一鸣发现,病人的主动脉根部已经模糊成一片,看得出,之前医生已经努力缝合了多次,可都没有成功。倪一鸣快速地将病人数个心包内的通道缝合,让血液只能往一个方向流动,再将它们引流到病人右心房,“心脏每分钟都会接收、泵出毫升血量,所以接收大出血的血量也不成问题。”这位病人终于止血后被救了回来。
这一套在临床中摸索出的办法,被倪一鸣称为“大包围技术”,依靠这一技术创新,屡屡制服可怕的“魔*”。在全国各地的讲课时,倪一鸣不断传播这项技术,目前越来越多心胸外科医生能掌握这一救命法宝了。
另一项被称为“倪氏缝线”的发明,同样来源于倪一鸣的钻研精神,这项具体称之为“带无方向垫片抗缠绕的双头针缝线”,让外科医生在使用中避免了缝线缠绕、垫片翻转、上翘、挂线等问题。欧洲心胸外科协会主席的老师冯塞格瑟赞扬说,它是世界所有心脏瓣膜缝线的标准,其它的同类型缝线将成为历史。
对待病人就像暖男
查房最后都有暖暖的叮嘱
这位技术求精、严谨的大咖,对待病人又切换成了暖男模式。
“他太亲切、太友善了。”今年26岁的温州姑娘小羽说。两年前,小羽心内膜严重感染,特地从意大利回国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最终摆脱了*门关。“倪主任每次查房、复查的时候,都特别细心,对病人交待的最后一句话都是暖暖的叮嘱注意事项。”
回到意大利工作生活的小羽偶尔会给倪一鸣发信息,咨询自己的身体情况。收到的回复不是秒回,就是抱歉之前的手术耽误回复了。
“平易近人、善待病人、笑容可掬、如沐春风,用精湛的医术挽救病人的心脏,用高尚的医德温暖病人的内心。”今年66岁的叶月姣这么形容倪一鸣。
作为十几年前的心脏瓣膜病人,她还记得自己患病20年,长期无法平卧,直到倪一鸣为她成功手术才康复。“因为他技术特别好,已经这么多年了,我每次复查情况都很好。”
暖男的特质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段子手,当说到从医经历中最想哭的瞬间时,这位工作中严谨细致的倪叔这样说:“我不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工作中最想哭的时候就是在为传染病人做手术时,病人的血不小心溅到我的眼睛里。很多慢性传染病病人,在为他们做手术时,我们为了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往往不选择戴上防护镜,因为那会影响视线,但是这样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冒被传染的风险,所以血溅在眼睛里时,肯定是希望能够哭出来把血冲掉的。”